11月10日,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正式开幕。但比会议本身更吸引眼球的,是巴西政府在开幕前抛出的“重磅计划”——设立“热带森林永久基金”,目标融资高达1250亿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巴西率先出资10亿美元。
10亿撬动1250亿?中国会不会买账?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角色,中国的态度如何?这次中国明确表态:理念支持,但资金得发达国家出。这到底是一次环保合作,还是一次“国际募捐”?中国的回应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立场?巴西这笔“气候大账”,为啥让人犯难?
![]()
设立基金,本意是好的。巴西将这个基金定位为长期支持全球热带雨林保护的金融平台,目标清晰,每年拿出30亿美元来激励那些守护森林的国家和社区,包括保护当地原住民的生态生活。
按照巴西财政部长的说法,这个基金将分为捐赠部分(250亿美元)和投资部分(1000亿美元),形成一种“以林养林”的绿色金融机制。
![]()
看上去高大上,实则现实骨感。截至目前,只有55亿美元的承诺资金,连目标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更别说到账的还寥寥无几。印尼、法国、葡萄牙、挪威等国虽然“口头支持”,但实际出钱的力度并不大。
中国方面通过谈判渠道向巴西传达了明确立场:“原则上支持TFFF的理念,但不承担资金义务。”理由也不复杂,“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早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就写明白了——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
要知道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全球95%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于发达国家,即使到了2000年,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量依然占到77%。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很多还没全面完成工业化,要它们出钱填这个窟窿,根本讲不通。
中国站出来说了句实话:别把发达国家制造的问题,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中国并不是“斤斤计较”,而是这几年在气候治理上的表现摆在那里。11月8日,中国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首次提出到2035年将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在峰值基础上下降7%到10%。
![]()
这不是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中国在过去五年中,为了绿色转型投入了数十万亿元,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到2035年,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将是2020年的6倍,总装机将达到36亿千瓦。这种力度和决心,全球罕见。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比如在巴西,中国就向绿色氢能船舶项目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助力当地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南南合作中,中国出钱、出力、出技术,样样没落下。
![]()
既然中国已经干了这么多,再让中国为发达国家过去的排放行为“埋单”,实在说不过去。发达国家的承诺,兑现了吗?更让人疑惑的是,前几年发达国家自己都承诺每年拿出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治理,可这个承诺至今都没兑现。
从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开始,到2020年这个承诺到期,发达国家年年“画饼”,实际到位的资金总是差一大截。根据OECD的统计,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勉强达到1159亿美元,还是在多方努力下才凑出来的。这种“空头支票”式的承诺,让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不信任。
![]()
现在倒好,旧账没还,新账又来了。巴西一个国家就要1250亿美元,比之前全球气候承诺还高出一大截。不少国家在会议现场都表示,这个目标设得太高,现实基础不足,容易引发资金错配,甚至引发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焦虑。
巴西的算盘,被看穿了。不少代表私下表示,巴西这1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更像是个“引子”,目的是吸引更多国家跟进。说白了,是打算用一小笔资金撬动全球大资金流动。但问题是,这事得有人信才行。
![]()
国际社会对基金机制本身也提出了不少质疑。比如基金如何运作?资金如何分配?投入回报机制是否透明?监管体系是否完善?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答案。资金一旦到账,是否真正用于热带森林保护?是否流向了真正有效的地方?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基金的设计也牵涉到国际金融体系重构、专项气候税等复杂机制,不少专家认为,这种架构设计难度大、落地周期长,远远没有到可以大规模吸金的阶段。钱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责任的问题。
![]()
在会议现场,发展中国家代表普遍表达了一个观点:气候治理不能靠道德绑架。不能因为一些国家喊得响,就让其他国家埋单。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已经做出巨大努力的国家,更不该一次次成为“垫底”的那一个。
中国代表在会上的一句话说得非常直白:支持可以谈,理念可以沟通,但钱得发达国家先出一部分,我们再看参与方式。这句话不仅明确了态度,也把责任摆在了该承担的一方面前。巴西总统卢拉的多次表态,也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
![]()
卢拉强调,保护热带森林是全人类的责任,巴西作为“地球之肺”的守护者,有权利提出全球支持。但不少与会代表指出,卢拉提出的是一个总目标,却没有说明具体筹资方案和资金分配机制,这让很多国家难以作出承诺。
与此同时,美国的态度也备受批评。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公开点名美国,指出其作为历史累计排放最多的国家,在COP30期间居然没有派出高级别官员参加会议,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对气候责任的逃避。
![]()
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观点,更显得理性、务实、有逻辑。这场博弈,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COP30才刚开场,“气候账单”就成了最敏感的话题。
各国代表围绕气候责任、资金义务、合作机制进行了激烈讨论。基金成不成、钱从哪来,不仅关系到这场会议的成果,也直接影响到未来全球气候治理的方向。
中国的立场没有变:谁污染多,谁先出钱;谁富有,谁多承担。不是不支持,而是要按照规则来。如果发达国家继续“唱高调、掏空头”,那这场基金计划,就很难取得实质进展。
![]()
中国的回应,也是在提醒国际社会:环保不能变成“谁出钱谁有理”的游戏。发展中国家不能在发展还未完成的阶段,被迫承担超额责任。气候问题不能靠情绪推动,更不能靠“道德绑架”来解决。
热带森林对地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保护它,不是靠喊口号,而是要靠实打实的行动。中国已经做了很多,不该再被要求做得更多。
![]()
这次中国说得很清楚:理念支持,资金责任,得让发达国家先出。这场气候基金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未来的答案,还要看发达国家,是否真的愿意兑现自己许下的承诺。
信息来源:
[1]“中国的态度是:支持,但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融资责任” 观察者网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在巴西开幕 央视新闻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