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二的蓝色机器人绕过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红色对手,先一步碰到球并射门得分——这场决赛不仅让加速进化T1捧起RoboCup德国公开赛成人组冠军奖杯,更见证了中国机器人企业在特殊赛道的突围。
哨声响起,记分牌停在9:0,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T1捧起RoboCup德国公开赛成人组决赛冠军奖杯,程昊圆了这场始于清华火神队的冠军梦。
这位毕业于清华的创业者,曾在学生时代带领团队斩获人形组TeenSize季军,这一经历既是他机器人梦想的起点,也成为萦绕心头的遗憾。
毕业后的职业轨迹看似偏离初心:程昊创办了“朝夕日历”,经历字节跳动收购后出任飞书产品副总裁。
但2023年ChatGPT3.0的技术突破让他敏锐捕捉到关键拐点,大模型的涌现能力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结合,正在重构具身智能的底层逻辑。
01 起源
程昊的机器人梦想,早在清华求学期间就已生根发芽。基于在清华自动化系的学习背景,他成为了清华火神队的第三任队长。
火神队由赵明国创立,成员来自他的机器人实验室。这段经历让程昊深入机器人研发最前沿,也让他切身体会到当时中国机器人技术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
学生时期带队参赛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改变机器人技术格局的种子。
毕业后的程昊并没有立即投身机器人领域,而是先创业做了“朝夕日历”,之后又经历字节跳动收购,出任飞书产品副总裁。
这段互联网大厂的工作经历,意外地为他日后创办机器人公司提供了独特价值。
他在互联网行业积累的产品思维、平台化理念和商业化经验,后来都被应用在加速进化的产品设计与公司战略中。
2023年,ChatGPT的出现成为程昊创业的关键转折点。他意识到,“通用AI已经出现,而且会发展成多模态,对物理世界有感知和影响,需要新的硬件载体”。
这一洞察促使他在2023年8月创办了加速进化,并召集许多火神队前队员担任研发人员,邀请自己的老师赵明国担任首席科学家加入。
02 跨越
加速进化的第一款产品T1人形机器人,高1.2米左右,重量约30公斤,售价约20万元,主要面向科研机构。
这款机器人承载着程昊团队的足球梦想,也汇聚了他们在机器人硬件领域的创新。
T1的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程昊回忆,2024年T1还无法坚持“踢”完整场比赛。许多机器人因为关节发热而“瘸腿”、摔倒。
在与其他机器人发生撞击时,甚至出现主控与关节间通信断开的情况,整台机器人因此断电、宕机。
面对技术挑战,团队不断优化材料和改进设计。程昊在一片废墟中找到“皮实”耐摔的材料,将它们配比融入电机、减速器齿轮、轴承、支架等部件中,使T1拥有了新“皮肤”。
为了让主控在摔跤后的高震动状态下依然能稳定工作、不掉电,团队还优化了嵌入式硬件的设计,专门开发了震动和跌落测试装备。
2025年10月,加速进化推出了入门级产品Booster K1,售价仅为2.99万元起。
K1拥有94厘米的高度,重量约20千克,搭载了22个自由度关节。
它不仅通过连续30小时、500N级别的撞击测试,还完成超过100小时的真机连续运行验证。
这一价格突破极大地降低了具身智能开发的门槛,让高中生甚至青少年也能成为机器人的开发训练者。
03 积累
加速进化选择足球作为机器人研发的核心场景,并非出于程昊的个人爱好,而是基于深刻的技术考量。
机器人踢足球是一个高效实验的场景,需要视觉能力、决策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的综合运用。
在程昊看来,足球与生活场景对一些感知、决策底层算法的要求相通,例如物体识别、跟踪、定位,决策上的避障能力等。
从足球场景做起不用太担心安全问题,也相对经济。
在运动控制算法上,T1在机器人“双腿”上采用了强化学习的运动控制算法。
数万台机器人同时在仿真数据环境里训练,“走过”台阶、斜坡、光滑地面、粗糙路面等各类环境。
程昊形象地解释,“机器人的强化学习和小朋友学走路类似,从会爬到站起来走路,从走得踉踉跄跄到走得稳当,再到上斜坡、台阶,甚至蹦跳。
只是在虚拟世界中,数台机器人训练几小时相当于人类的10年”。
机器人学习也有奖惩机制,“只不过模型比较复杂”。
训练表现好的结果模型才有机会部署到真机上,通过一系列算法减小从仿真到真实环境的差距。
“我们现在的运动控制算法不只是控制腿,而是希望控制全身关节一起动,例如做出大力射门的动作。这需要引入模仿学习算法,让机器人在仿真环境里模仿火柴人,再通过强化学习巩固”。
04 布局
当许多人形机器人企业追逐工业自动化场景时,加速进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聚焦教育场景,并结合机器人赛事形成商业闭环**。
2025年10月,加速进化提出了“百城万校”计划,旨在未来三年内,与1000+高校、2000+职业学校、7000+中小学校进行课程合作,推动机器人教育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这一战略选择基于他们的精准观察:教育与赛事的融合性强。
几乎都是高校学生或高中生参加机器人比赛,相应地,这些学校也会开设机器人教育课程,所以加速进化选择与学校合作以普及、泛化机器人。
赛事生态的构建是加速进化的另一核心战略。
加速进化瞄准和布局三类赛事:一是国际赛事,如RoboCup世界杯、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二是国内赛事,如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
三是加速进化品牌赛事,首个“机器人足球超级联赛”将于2025年12月启动。
参与机器人足球比赛的门槛正在越来越低。过去20年参加机器人足球比赛的选手几乎以顶尖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而现在本科生,甚至中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2025年8月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就出现了北京十一学校、人大附中、民大附中等中学代表队参赛的身影,其中最小的参赛工程师仅14岁。
05 估值
加速进化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25年7月,公司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首程控股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以及博华资本跟投。
这也是继当年6月完成由深创投集团领投的A轮融资之后,加速进化在短期内完成的又一轮大额融资。
此次A+轮融资背后,不仅有一线财务投资机构,也汇聚了政府产业基金与头部产业资本,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与商业潜力的高度认可。
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表示:“我们认为加速进化有望凭借其优异的产品性能、快速的产品迭代、稳定的整机交付成为业内的重要玩家”。
加速进化成立不到两年,已在研发、量产、商业化等维度实现同步突破,并通过赛事这一高频、高门槛、国际化场景,构建起集产品打磨、技术验证、生态拓展与商业变现于一体的多维闭环。
在商业化进展方面,截至2025年10月,加速进化在2025年的出货量已超过700台,2026年产能有望提升至数万台。
今年1—6月,加速进化在全球共交付数百台,覆盖20多个高校与科研机构,海外客户占比超过50%。
06 未来
尽管加速进化在教育与赛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人形机器人走向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机器人市场尚未成熟,行业热度飙升的另一面,是出货量有限、成本高投入大、投资回报率偏低的现实。
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目前尚有限。目前人形机器人集中在示范应用为主,比如在巡检导览场景;
其次是集中在工厂里搬运箱子,这一机器人形态更多的是用轮式底盘加上协作双臂的方式。
行业已经出现了价格战的迹象。由于机器人跨领域应用的开发成本过高,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成熟领域落地,这种策略趋同反而导致了有限赛道的内卷和价格战。
“现在很多机器人企业在卷价格,已经接近底板,甚至亏本”。
面对这些挑战,加速进化有着自己的思考。程昊曾表示,他认为人形机器人是TPMF,T是technology(科技),基于底层的硬件技术,做好产品,做好应用,再去市场获得匹配,扩展一批用户群。
当扩展不动的时候,你会发现技术不够了,再经历一波迭代,这一轮一轮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在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的路径上,赵维晨认为,从形态上至少需要具备情感交互和全地形移动能力。
在交互能力上,加速进化从人与机器人的情感维系出发,选择了人形,“人更容易和拟人态的事物产生情感羁绊”。
而在移动能力上,相比手机、计算机的“人找AI”,下一代的交互终端一定是“AI找人”。
2025年3月的中关村论坛,十几台T1机器人联袂登场。一部分登上开幕式舞台,表演俯卧撑、原地起身,另一部分站在主论坛门口迎宾,在分论坛上扮演主持人,或在展厅里踢足球。
对程昊来说,这不仅是产品展示,更是对机器人未来的一场地毯式预演。
他相信马斯克说的人形机器人会达到百亿台,但同时多种机型并存,
“工厂、公司有,家庭也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