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上海瑞虹新天地太阳宫“133年的传奇——中国葡萄酒百年艺术展”上,张幸福先生新书《双珠联璧闯上海》揭开了一段尘封百年的中国民族品牌“闯上海”的商战传奇历史。
![]()
133年的传奇--中国葡萄酒百年艺术展现场
本书主要讲述了烟台张裕葡萄酒与烟台啤酒这两大百年民族品牌,在二十世纪初共闯上海滩的传奇商战史。作者张幸福先生以近乎考据的严谨,挖掘出大量尘封的历史档案,生动再现了两家企业如何在洋货垄断的上海,通过一系列创新营销策略和敢闯的精神成功破局。
![]()
20世纪初的上海,已经是一个深度的国际化都市,被誉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当时上海市民最先体验了真正的现代都市生活——接触报刊媒体、好莱坞电影,也形成了饮用咖啡、葡萄酒等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特征的新生活方式。
彼时,上海云集了全世界最顶流的资本和品牌,是中外品牌的竞技场,但葡萄酒与啤酒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垄断。1931年的《时代周刊》写道:“上海港关税收入占全国55%,进口的福特汽车、通用电器产品堆满码头。”“新新百货的酒单上,满是波尔多与勃艮第的佳酿;啤酒市场则由英商‘友牌啤酒’(上海啤酒)和怡和啤酒等把持。”
在洋货充斥、强敌环伺的严酷环境中,中国国货运动应时兴起。一批有识之士怀抱“实业救国”之志,决心在最高的竞技场上与外国品牌一较高下。来自山东烟台的两家民族企业——张裕酿酒公司与烟台醴泉啤酒公司,毅然决定“闯上海”。
![]()
当时,两家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强大的外资对手,还有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多重困难。以张裕为例,闯上海前就历经了“三次引种葡萄”“三次聘请酿酒师”“遭遇大火”等多重考验。
创始人张弼士先生的精神以及张裕人的坚守得到了孙中山、张学良、胡适等众多名人名流的欣赏与题赠。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上途中到访张裕公司,并在公司茗谈一小时。在品尝过张裕陈酿的葡萄酒和白兰地之后,孙中山先生赞不绝口,欣然挥毫写下“品重醴泉”赠予张裕公司,这是他一生中为中国企业留下的唯一墨宝。
![]()
1919年五四运动后,全国掀起了抵制洋货运动,此后多个历史事件更是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彼时张裕广告聚焦在“民族的”特征,其也积极参与赈灾、教育等公益事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如1932年,张裕公司发行“救国售酒券”,承诺每售出一券,即以半数金额捐献政府,用于购置国防航空机。券上清晰印着战斗机图案,呼吁同胞们为抗战尽一份力。广告语提出:“购金奖白兰地一瓶,可收复失已地三尺;饮金奖白兰地一杯,可增民族热血三分”,精准契合当时“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社会情绪。
![]()
在20世纪初,葡萄酒就已风靡上海滩。在这里,葡萄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摩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象征着现代、洋派、优雅和品味。
彼时,在民国时期知名文艺杂志,在新兴市民阶层中是受欢迎的读物之一《礼拜六》、民国时期的代表性文学期刊《小说月报》等高知阶层喜爱的杂志上,出现了不少葡萄酒广告,引领了知识阶层和都市女性的消费潮流。
比如,1919年,《小说月报》刊登了张裕广告,出自上海“惟妙轩”画室主人、著名画家丁云先的手笔。这幅广告的画面布局为一间餐厅,墙壁悬挂的横幅“瀛洲玉醴”为袁世凯为张裕公司所题。
除此以外,当时也有医生提出:适当饮用葡萄酒有助于健康。据悉,上海柯师大医生(上海海关医官,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总医生)化验名酒,赠予证书赞云“质美味醇,滋补气血”,这里的“名酒”指的正是张裕产品。
进入上海后,张裕敏锐地抓住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并洞察到女性消费者的需求,输出相应广告语。
张裕在30年代《申报》的一则广告语中写道:“餐前一杯葡萄酒,能增加食量,大便畅通;临睡一杯葡萄酒,能睡眠酣畅,养精怡神”;针对女性消费者,提出“解百纳清葡萄酒、樱甜红葡萄酒、玫瑰香甜红葡萄酒、超甜红葡萄酒补血益气,调经增乳。大宛香清白葡萄酒润肠滋胃,平肝清火”。
![]()
作者张幸福先生
张幸福先生指出,张裕这一时期的市场定位,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也是精准的。葡萄酒作为低度酒,而且是甜酒更适于妇女饮用。在妇女市场中又将健康放在中心地位,而不是放在宴会用酒上,这个定位无疑是精准的。
张裕的广告形式是多样化的,而宣传渠道是多元化的。
当时,张裕选择投放广告媒体除了20世纪初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和《新闻报》以外,更多的选择是《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中外春秋》《时代电影》《礼拜六》等杂志,精准圈粉当时的目标消费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张裕已经有意识通过“软广告”方式宣传产品。比如,1947年《中外春秋》周刊第20期刊登:“江泥小火炉,陈年白兰地:谭富英吃涮羊肉”的报道。文中描述:“他把作料调和好了,用筷子夹着新切的薄羊肉片,慢慢地涮着吃着,一杯一杯往下润着白兰地,只喝得脸上红扑扑才浇涮肉汤,一个享受劲儿。大立柜里存着50年以上的白兰地,有张裕酿造公司开幕时赠他的葡萄酒”。
除报纸广告外,当时张裕还采用户外广告、电影植入、明星代言等多形式营销方式。
户外广告方面,1934年,全国最早的双层公共汽车在上海投入运行,其中的1路车(南京路外滩-兆丰花园)车身广告有“张裕•白兰地•葡萄酒”,画面中的两瓶酒分别是可雅白兰地和大宛香白葡萄。
![]()
20世纪30年代,张裕和烟台啤酒联合在上海推出“烟台啤酒,纯粹国产”和“张裕陈年白兰地”巨幅广告牌。
电影植入方面,20世纪40年代,张裕同中国电影史上连续演出时间最长、拍摄集数最多的系列影片《王先生》剧组合作。剧中布景有张裕广告“张裕红白葡萄酒、陈年白兰地补血益气、壮筋强骨”。剧中的演员按照角色的要求,快乐地举杯分享张裕葡萄酒,使消费者在观看电影中接触到了张裕。
明星代言方面,张裕前后邀请了“东方嘉宝”谈瑛(1936年张裕白兰地的形象代言人)、“小妹妹”黎明晖(1937年,上海《时代电影》杂志推出《国货明星点将录》系列,把黎明晖被比作张裕葡萄酒)、“小咪”李丽华(1944年,《游艺画刊》第8期刊登消息:《李丽华青岛订婚,张裕公司的小厂主艳福天来!》)合作,通过明星效应吸引大众关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
节日营销上,张裕中秋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上均有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展会营销上,张裕参加过多场世界级展会并屡获佳绩。如,1915年,张裕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获得四枚金奖;热点营销上,1929年,张裕借用京剧大师梅兰芳赴上海演出的热点,宣传白兰地和葡萄酒……
![]()
彼时,张裕还与当时醴泉啤酒公司联动,1936在上海静安寺路二十号联合开办张裕酿酒公司、烟台啤酒公司驻沪联合发行所;以及联合创办“中国酿造学社”及《酿造杂志》,通过专业平台发布产品研究报告,以科学数据建立品质信任,其形式已具备现代内容营销的雏形。
百年前,张裕通过“空地联动”策略,用广告轰炸与线下渠道建设的协同,在上海滩撕开了国货市场的口子;百年后,张裕开启国际化布局:从收购法国、西班牙、智利及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葡萄酒产区的酒庄,到“龙谕”“可雅”“解百纳”等品牌在全球80余国的落地,本质上亦是一种新时代的“空地联动”。
而在“洞察消费者需求”这点,张裕始终与时俱进,展现出敏锐的时代感。
无论是专为年轻消费者打造的低度微气泡酒“小萄”,以轻松易饮的特点精准切入日常社交场景;还是发掘到中国白葡萄酒巨大的消费潜力,结合当下“质价比”消费趋势推出的中国首个白葡萄酒品牌“长尾猫”,以清新爽口的风味满足大众日常佐餐需求;亦或是精心打造的天然甜老藤葡萄酒“长歌”,以“天然、新鲜、低卡”的特质击中当代高净值女性品质生活追求;“先锋者”张裕总能既识别到不同圈层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又能以创新的品类和产品力精准满足这些消费需求,展现了百年品牌与时俱进的市场智慧。
原标题:《“133年的传奇——中国葡萄酒百年艺术展”揭开张裕闯上海传奇一幕》
栏目编辑:何迪 文字编辑:徐咏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