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3089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1.3 万条投诉,正在撕开中产信仰的裂缝。
截至11月11日,黑猫平台关于“山姆”的投诉量已超1.3万条。会员抱怨商品质量不如从前、实物与详情图不符,还有人直言“山姆不再值得交年费”。
![]()
截图自黑猫投诉
过去一年,山姆的每次出圈几乎都伴随信任危机。从选品降级到 App 改版,“背刺中产”成了社交平台的高频词。
山姆之所以能在中国出圈,并非偶然。它曾几乎定义中产的消费秩序:以260元起的年费换取可控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秩序被打破。
今年 1 月,山姆老将文安德退休;10月底,阿里系高管刘鹏空降出任中国区总裁。新的团队带来算法化的效率逻辑,但当电商思维进入沃尔玛体系,山姆或许更高效,却不再那么山姆。
![]()
网友觉得这都是商战
尽管多方质疑带来摩擦,但山姆的财报依旧亮眼。2024年,山姆中国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付费会员约900万。
然而,在数字的背后,从货架到界面的变形,让山姆这家会员制标杆,站在了信任与效率的分岔口上。
东方甄选们狂奔,山姆急了
从数据上看,山姆仍在赢。2024财年,山姆中国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付费会员接近900万。沃尔玛在2025财年全年的总营收同比增长5.1%至6810亿美元。2025财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净销售额约为2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3亿元),同比增长超13%,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山姆扩张的脚步更快了。
今年是山姆在中国开店最多的一年,预计可以达到10家,总计达到63家。而在山姆的计划里,在2025年后,每年平均新开8—10家门店,这比近年的每年开约6家新店速度有明显提升。
![]()
山姆的计划
但数字的另一面,是一种被时代推着往前跑的焦虑。在国内零售业进入存量博弈后,会员制不再是稀缺赛道。
线下的 Costco 正在以稳健的姿态不断扩大版图。自2019年进入中国以来,已在上海、苏州、杭州、深圳等城市开出 7 家门店,其中上海闵行店总购物面积近1.4万平方米,开业当日客流爆满,成为零售业现象级事件。2024年1月深圳华南首店开业,开业前至当天会员注册量达14万人,在全球新店开业同周期注册量中位居首位。
![]()
开市客深圳排队现场,图源见水印
与此同时,本土零售品牌也在崛起。胖东来以高服务、高口碑成为中部市场的现象级存在,山姆宣布进驻郑州,意味着它必须与这家本土零售顶流正面交锋。
更大的挑战来自线上。东方甄选在直播间里高调喊出要做线上版山姆,并推出199元年费会员体系,强化“自营供应链+精选直播”的组合拳。截至2024年11月底,东方甄选APP已付费会员订阅数达到22.8万,同比近乎翻倍。它的体量还远不及山姆,但足以撕开线上会员制零售的新口子。更关键的是,它打中的正是山姆最依赖的那部分人,即高复购率、追求确定感的中产用户。
![]()
东方甄选 撕开了线上会员制零售的口子
互联网巨头同样没有放过这个市场。阿里、美团、抖音都在强化即时零售,主打1小时达、社区仓、会员补贴。
山姆的焦虑来自被追赶的速度,也来自被模仿的风险。它必须同时面对线下的正面碰撞与线上的复制浪潮。开店太慢意味着市场被占,数字化太慢意味着流量被截。它需要同时在城市扩张、会员增长和算法时代的可见度上保持领先。
在这场被资本、算法与竞争裹挟的竞速中,山姆依然强大,却显得不再从容。它仍然在增长,但那种曾经代表稳定与确定性的节奏,正在被时间一点点吞噬。
打工人KPI,压垮山姆品控
如果说战略层面的焦虑让山姆加速奔跑,那么组织层面的压力,则让它在冲刺中开始失速。
山姆的频繁翻车背后,本质不是运营事故,而是被打工人日渐繁重的KPI。
过去的山姆靠精选赢得口碑:慢一点、挑一点。那时的山姆是会员制零售的天花板:SKU 控制在4000种左右,仅为传统超市的四分之一。每一个新品要经过长达 12 个月的打磨与试销。业内把它称作选品标杆,供应商一旦入选便被贴上“质优”的小红花,长期不愁订单。
![]()
山姆靠精选赢得口碑
2024年下半年的财报电话会上,沃尔玛把战略重心锚定为增长、利润,具体的执行层面,包括增加付费会员数、增加销售额、向全渠道扩张等动作。
在此背景下,山姆也在内部启动了一场压力测试。货架上的新品短暂出现又迅速消失;爆款产品的规格与品质开始缩水;与此同时,一批以往不可能出现的大众品牌悄然上架。
![]()
最近山姆热搜
这场变化最直接的导火索,是 KPI 体系的重构。据《每日人物》报道,山姆的采购部门在年初的会议上立下了“军令状”。领导的命令相当直接:“全年品类销售额必须增长30%,净利润不低于10%,谁完不成,就加班(直到完成)。”
在那之后,采购部门几乎没人能在晚上九点前离开工位。上述员工回忆称,他花了数周打磨出的新品规划,几乎刚提交就被“毙掉”,理由总是一样:利润率不达标。
在这样的指标体系下,山姆的精选逻辑被彻底颠覆。采购不再是挑最好,而是算最赚;货架也不再是筛优,而是筛利润。App 也随之改变,界面更热闹,算法更激进,商品详情图精修到近乎失真。
![]()
左:香蕉右:菠萝图源:山姆App截图
山姆自己也成了打工人:不停地上新、改版、冲量。它曾以替中产做减法著称;如今却被迫做加法:加 SKU、加频率、加扩张速度。供应链的稳定性也被连带打破。
山姆不是被阿里化,而是被 KPI 化。当质量逻辑让位于报表逻辑,增长成了优先项,信任也就开始被透支。
山姆变登,中产过敏
中产与山姆之间的关系,一直建立在信任之上。那张年费卡,买的不只是折扣,而是一种秩序感,有人替你筛选、有人为你把关,明亮的灯光、整齐的货架,构成他们理想中的生活秩序。
但这套秩序正在失效,好丽友事件只是第一根倒下的骨牌。
今年7月,有会员发现,山姆下架了蛋黄酥、米布丁、杨枝甘露等多种爆款好评商品。而好丽友派、卫龙魔芋爽、溜溜梅、盼盼小泡芙等大众款零食,在简单换了包装、品牌或者取个英文名字后,就被贴上山姆专供进场售卖。
![]()
好丽友风波
好丽友风波不是孤例。8 月,多款自有品牌被质疑减量不降价;10 月,App 大改版因电商味太浓、信息折叠遭遇差评轰炸;此外,外卖员超载等问题被也引起员工关怀争议;11 月,选品降级、体验变差、退卡潮轮番登场。
这种频率的翻车让会员感到不安。山姆越来越像一面镜子,映出中产的失望。
App 改版又在另一层面重击了信任。近期,社交媒体上出现有关山姆APP商品页使用AI图、商品图从包装图变成成品图、包装上部分信息被打码等议论。用户的评价几乎一致:它“变得像淘宝”。
![]()
山姆淘宝化
山姆很快意识到问题,数周后陆续调整界面、恢复配料表显示、撤下部分虚化图片,但信任的裂缝已无法复原。
更让人“下头”的是 App 安全事故。11 月初,有媒体报道称,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自己在山姆会员商店App下单结算时,选择使用“民生山姆联名信用卡”支付,页面却突然跳转至色情网站,引发热议。
这起事件成为山姆信誉坍塌的象征,当品牌连最基本的数字安全都无法保障,所谓的会员制确定性便成了讽刺。
信任危机的数据表现更为直接。截至11月11日,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山姆的投诉已超过1.3 万条,关键词从质量延伸到退卡。社交平台上,山姆退卡、中产信任崩塌、背刺中产轮番登榜。曾经的山姆必买榜,如今被避坑指南取代。
![]()
山姆风波回应
“山姆变登了。”这是社交平台上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曾经代表高端与秩序的品牌,如今成了效率与算法的代名词。中产的倔强在于他们依旧想相信世界有秩序;而他们的敏感,则来自于太清楚这种秩序正在消失。
山姆依然在扩张,但它赖以为生的信任红利正被一点点透支。在这门生意里,速度从不是解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示范财经”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抄袭。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区申请并获得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