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 55 岁,是个退休工人。一直以来,他都保持着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习惯,觉得鸡蛋营养丰富,能给自己补充不少能量。他喜欢煎蛋,金黄酥脆的边缘,嫩滑的蛋黄,配上热气腾腾的白粥,那叫一个美味。每天早上,这样的早餐组合就是他开启新一天的“动力源”。
然而,前阵子社区组织体检,老张拿到体检报告后却犯了愁。报告显示他的血脂有些偏高,医生特意提醒他要控制饮食,尤其是要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老张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每天吃的鸡蛋,心里直犯嘀咕:“难道我每天吃的鸡蛋,就是导致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他开始纠结,这每天一个的鸡蛋,到底是该继续吃,还是得忍痛割爱?相信很多朋友也有和老张一样的困惑,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
![]()
一、鸡蛋的营养价值有多少?
从蛋白质角度来说,鸡蛋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而且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组成模式接近,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于健身人士而言,鸡蛋是增肌的优质食物来源;对于术后恢复的病人,吃鸡蛋能快速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
鸡蛋中的维生素含量也十分丰富。维生素 A 能保护视力,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症;维生素 D 有助于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B 族维生素则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为身体提供能量。此外,鸡蛋还含有铁、锌、硒等矿物质。铁元素能预防缺铁性贫血,锌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成人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作用,硒元素则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
二、鸡蛋真的会导致血脂升高吗?
很多人担心吃鸡蛋会导致血脂升高,主要是因为鸡蛋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黄,胆固醇含量大约在 200 毫克左右。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摄入过多的胆固醇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人体内的胆固醇大部分是由肝脏合成的,食物中的胆固醇只有一小部分会被吸收。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适量吃鸡蛋并不会明显影响血脂水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吃鸡蛋。对于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或者有家族高胆固醇血症病史的人,由于他们对胆固醇的代谢能力较差,过量摄入鸡蛋可能会使血脂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类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鸡蛋的摄入量。
![]()
三、如何科学食用鸡蛋?
1.烹饪方式有讲究
不同的烹饪方式会影响鸡蛋的营养成分和热量。水煮蛋是最健康的吃法,它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鸡蛋的营养,而且几乎不添加额外的油脂和盐分。蒸蛋也是不错的选择,口感嫩滑,容易消化。而煎蛋、炒蛋由于需要使用油脂,会增加鸡蛋的热量和脂肪含量。
尤其是煎蛋时,如果油温过高,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油炸蛋就更不推荐了,高油温会使鸡蛋中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同时摄入过多的油脂对健康不利。
2.搭配食物要合理
吃鸡蛋时,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全谷物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吸收。例如,早餐可以吃一个水煮蛋,搭配一份蔬菜沙拉和一片全麦面包。这样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控制血脂。另外,避免将鸡蛋与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一起食用,如培根、香肠等。
3.控制摄入量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每天吃 1 - 2 个鸡蛋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是体力劳动者或者运动员,由于能量消耗较大,可以适当增加鸡蛋的摄入量。而对于前面提到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等特殊人群,每周吃 3 - 4 个鸡蛋即可,并且最好选择吃蛋白,少吃蛋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