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至今不到两个月,消金行业翻天覆地迎新篇。不管是24%综合息费上限,还是20%综合息费上限,都给行业提出了更多要求。
消金界观察发现,在“高息业务收缩、风控门槛提升、行业加速出清”等积极调整的背后,一系列隐忧正愈发清晰。当前行业尤需警惕:次优客户融资难、持牌机构受冲击、非法平台蠢蠢欲动、机构风险攀升。(详情见《助贷新规落地一月:如何实现“风险出清”与“需求保障”双赢?》)
多家消金机构和助贷平台的行业共识是,防风险是重中之重,降息也是不可逆的行业大趋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有的机构已开始整改,开始调整人员和业务。有头部机构从业人士透露,他们从“9月中旬开始已经将新增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24%以内”,准备明年开始逐步把“存量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下降至22%及以下,不仅仅是要调低增信业务占比,也要降低助贷业务占比。
而头部的互联网助贷平台,在清理了中腰部平台后,业内传闻今年业绩都增长了,正在力推低息产品。
01
降息带来了哪些影响?
初步调研了多家机构,对一些机构的客群定价分布和影响程度,简单总结如下,供参考。
1.头部极少数消金机构,主要做自营业务,定价如果按20%限定,影响目前可控。但在消金行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阵痛期,也不敢冒然放量,边走边看。
2.腰部消金机构,展业模式包括自营+分润+增信业务等,其中分润和增信业务占比高,自营业务占比小,定价分布16-24%之间,12%以内定价业务较少。表外业务多以24%以上为主,当前表外高定价业务受影响较大。然后是表内20-24%定价的业务,也在调整中。降息带来的影响程度较大。
3.中尾部消金机构,展业模式主要包括真假分润+增信业务等,其中自营业务可以忽略,定价分布参考下图的助贷机构C,主要以增信业务为主,定价普遍在24%以上。降息对中尾部消金机构的影响程度最大。而他们客群分布较为下沉,风险还在酝酿中,未来不排除突然爆发的可能。
![]()
事实上,这一轮降息,部分机构的资产逾期风险已经震荡上升。一些高多头、高负债的次级客群逾期风险进一步上升;有进一步传导至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能。
02
整改方向
消金界了解,目前行业正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客群分层,细化运营。将真正存量客户进行利率分层,重点对定价20%/ 24% 以内客户进行全方位留存,尽可以稳住这个20%/ 24%以内群体的业务规模,并适度促销鼓励提额和新借款,扩大低定价基本盘;
2、存量客户降息。对定价20%/ 24%以上客群,做好客户贷中评估,筛选好客户,降低定价;先前是助贷新规24%控制,这次引导利率下行的动作,将导致更多资源投向低定价;
3、消金拒量导出。对定价20%/ 24%以上客群,筛选不出来的客户,最后只能往地方同业机构、下沉助贷平台进行流量导出,做最后一道成本回收;
4、加大自营获新。消金机构向自营方向努力,降低增信业务占比。有的机构已经新增了千万元投放预算,在头部机构动辄亿元级别的投放预算那里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中小消金机构而言,已经是很大的魄力;
5、加大分润合作。消金机构向头部助贷机构要量。“最近很多头部助贷机构的门槛,都快被很多机构踏破了”;
6、积极联系外援。部分消金机构自知获客和风控能力不足,最近与外部机构谈科技/风控合作的也多了。一些有不错获客和风控能力的金融科技平台,反馈说“近期一些机构的态度也在转变,先前合作推进困难,现在我们与他们谈科技合作顺畅多了,既有合作规模也在近期扩大”。
03
最后
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早期大谈困难的时候,降息顺应趋势。但过快的降息,逐步积累的风险须要警惕;原有的业务模式也亟须调整。这应是各方面需要在调整期需要兼顾的重要工作。
但宏观表现留给机构的时间不多了。
首先,2025年三季度,居民部门债务环比增长- 0.1%,这是自1995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反映居民部门信用收缩;其次,近两年消费金融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一直在下降,有的机构下降了50-100BP(0.5-1%),也有转型的基础。消金公司还应主动升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