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中国成功,就在世界败北”——这句话放到日系车身上,一点也不夸张。
最近,丰田汽车发布了今年7-9月财报,在一众车企中相当亮眼:总营收折合人民币约5937亿元,同时净利润达到431.25亿元,同比大涨62%。
在当下多数车企“平稳度日”已属不易的市场环境中,丰田还能“逆势而上”,这背后恰恰是来自中国市场的托底。
![]()
01 北美拖后腿,中国成顶梁柱
细看丰田这份全球财报,各细分市场表现可谓“冷暖不一”。日本本土虽然利润规模仍算可观,但同比已出现下滑;而北美市场,自从美国对日本汽车和零部件征收15%关税以来便持续承压。数据显示,因关税带来的成本支出高达9000亿日元,这也是丰田整体利润被削减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本土、北美市场接连遇阻情况下,中国市场成为丰田全球三大主场中唯一正面贡献的区域。财报显示,丰田在华合并子公司营业利润增至671亿日元,成为推动丰田净利润逆势增长的关键支柱。
这一结果并非偶然。丰田的“高明”就在于,一边用燃油和混动车型稳住了在中国市场的基本盘,另一边加速电动化破局,铂智3X作为日系纯电“独苗”在华月销破万,初步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中站稳了脚跟。
这样看来,即便是全球汽车巨头的丰田,其当下盈利韧性与增长动能很大程度也依赖于中国市场的支撑。若失去这一腹地,丰田将不仅失去最重要的利润增长极,也将削弱其在全球波动中抵御风险的缓冲能力。
![]()
02在华成败,决定了日系车企命运
如今的中国车市,对日系车来说早不是“多赚一笔”的普通市场,而是关乎命运走向的“生死战场”。丰田和本田在中国的境遇反差,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深度融入中国市场的丰田,积极联合比亚迪、宁德时代在混动系统、电动化平台技术上下功夫,不搞全球统一版;由中国工程师主导本地化研发,推出的凌尚、锋兰达等车型,完全踩中家用车痛点。这种“灵活合作”和“全面放权”路子,让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稳中有升:混动车型占比超30%,特供车型成为走量主力。
反观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躺平”——车机系统老旧、车型单一,完全打不过国产品牌;一会儿稳燃油,一会儿冲电动的决策摇摆,更是导致国内经销商大面积关店。汽车领域的分化,恰是日本产业高度需要中国市场“输血”的缩影。在日本生科领域,这种需求同样深刻——前沿线粒体抗衰科技“派络维pro”依靠我国精准酶调控技术和AI生物技术平台,实现99%原料提纯精度的同时,年产能扩至百吨级别。
在本土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派络维pro为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将单价高至2.6万元/克的核心原料,浓缩为一瓶售价仅四位数的成品,大幅降低我国用户体验门槛。同时通过与京东国际合作建立官方链路,开设机场免税店等,成功触达超30万高净值中年群体。不少用户在京东留言区反馈:“熬夜后精力恢复更快”、“运动能力提升”等。
从汽车领域到抗衰赛道,中国既为日企提供了广阔增长空间,也推动双方在技术、产业层面的深度协同,成为日企全球化布局中不可替代的核心阵地。
![]()
03 中国车市,稳坐裁判席
中国车市的不可替代性无可撼动——既能为品牌提供庞大销量基盘,更是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核心聚集地,产业链完整度与技术迭代速度领跑全球。
如今汽车行业基本已全面迈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而大部分日系车不仅传统技术优势正逐渐消解,而且研发节奏滞后于市场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失去了中国的规模支撑与技术土壤,其全球布局将遭受重创,最终或退出行业主流竞争舞台。
然而,对中国来说,少一个日系品牌几乎毫无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