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新两国建交35周年,也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实施的10周年。11月10日,重庆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龚荣洁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新金融合作十年来,金融合作始终扮演着先行先试的“桥头堡”角色,落地的“首创首单”业务规模累计超过30亿美元,这些创新成果最终转化为机构的“发展动能”和企业的“降本红包”。
![]()
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现场(重庆市委金融办供图)
坚持扩大制度型开放合作,全力转化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动能”。重庆通过不断激发金融市场活力,努力从中新合作的“小切口”打开西部开放的“大格局”。落地74项开放创新政策,成为中西部首个“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双试点城市,让金融机构可服务的市场更大、可开展的业务更广。搭建中新金融峰会合作对话通道,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各国金融行业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让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交流更加深入、互动更加有效。拓展陆海新通道金融区域协同新空间,推动建立通道沿线“13+2”省区市人民银行联动机制,组建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搭建起陆海联动、产融结合的跨区域金融生态圈。
聚焦实体企业服务需求,努力实现“融资更便捷、成本更低”的目标。重庆依托中新合作,搭建中西部领先的跨境投融资通道,累计帮助企业跨境融资217亿美元,让企业看见政策红利、让百姓感受便利温度。比如,远达环保公司借助中新通道获得3000万元绿色跨境贷款,有效推动智能绿色转型;宏光船舶依托中新项下多方合作,完成目前世界上舱容最大、技术领先的乙烷运输船融资租赁项目,该项目价值1亿美元,有力提升中新化工原料航运服务能力。再如,在数字金融方面,双方共同打造的中新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创新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模式,服务西部企业跨境结算超5亿元。此前企业收汇、结汇、资金清算需要1至2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如今通过平台实时就能收付,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据悉,下一步,重庆将重点深化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中小微企业服务三大领域合作,推动中新绿色标准对接,扩大绿色跨境融资规模,吸引新加坡绿色基金投资重庆的风电、光伏项目;扩大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范围,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以及物流支付等新场景实现常态化应用,让企业和市民跨境支付更便捷;推出更多“中新专属”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比如针对出口东盟的企业,开发专属产品,给予政策倾斜,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俞芳 陈星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