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窗外的光线渐渐柔和,由明亮的白转为温暖的金黄,悄悄地从西窗漫进来,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安静的影子。厨房里,晚餐的香气正一丝丝地弥漫开来,是人间烟火的安稳。而客厅中央,我的小女儿,正对着她刚刚倾注了全部心血搭建起来的积木城堡,发出胜利的、银铃般的欢笑。那笑容,比漫进来的夕阳还要璀璨。
可这璀璨,如同一个极短促的梦。只因最后一块塔顶的积木未能如愿放稳,那五彩的、巍峨的王国,便在一声轻响里,哗啦啦地倾颓下来,化作一地零散的方块。世界有片刻的凝滞。紧接着,不是啜泣,而是决堤般的、充满了整个屋子的委屈与伤心。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成年人那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带着些许焦躁的理性——哭什么呢?再搭一个不就是了。
然而,这话终究没有说出口。我望见她那张小小的脸上,泪水滚烫地淌下来,那神情里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演”,是一种全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悲伤,仿佛她的世界,真的随着那座城堡一同崩塌了。这纯粹的伤心,像一把温柔的钥匙,倏然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我忆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个因为迷恋邻居小伙伴的玻璃弹珠,而偷偷将父亲书桌里一枚光润的古铜钱拿去交换的下午。当母亲发现后,那顿训斥与罚站,让我满心不解与委屈。在我那时的世界里,那枚圆圆的、能滚得老远的弹珠,其光彩与趣味,远胜于那枚沉默的、生了绿锈的“旧铜板”。那份“不懂事”,是童年视角里最真实的价值衡量。我又忆起少年时,与挚友因一句无心的玩笑骤然疏远,彼此倔强着,谁也不肯先递出和解的橄榄枝,任凭内心备受煎熬。那份“不懂事”,是青春自尊心下,尚未学会的柔软与担当。
原来,生命的来路,竟如此相似。我们都是从这样一片懵懂的沼泽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而来。孩子的“不懂事”,哪里是他们的过错呢?那不过是生命这本厚书,才刚刚翻开了几页。
我于是明白,他们那小小头颅里的大脑,还是一项远未竣工的浩大工程。书上说,那负责理性、克制与远见的部分,需得耐心等到十八岁的年纪,方能初具规模。那么,眼前这崩溃的哭声,并非是对我的挑战,而是她尚且稚嫩的神智,还无法妥善安放“期望落空”这枚沉重的砝码。她不是“胡闹”,她只是“还不会”。
而他们的心智,则更像一颗被春风唤醒的种子,有的急急地探出头来,感受世界;有的却偏爱在温暖湿润的泥土里,多做一会儿梦,积蓄更久的力量。我们这些大人,不也是在岁月的长河里,被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冲刷、磨洗,才渐渐褪去尖锐的棱角,变得温润而坚韧起来的么?我们自己,尚且用了小半生的光阴,才略微读懂了些许人生的眉目,又如何能苛求一株刚见天日的嫩芽,顷刻间便亭亭如盖呢?
这么一想,胸中那点因被打扰而生的烦躁,便如轻烟般散了。我没有去收拾那堆狼藉的积木,也没有讲任何道理。我只是走过去,俯下身,将那个哭得微微颤抖的、温热的小身体,轻轻地、紧紧地拥入怀里。“宝贝,很难过,对不对?妈妈知道的。”我在她耳边,用极轻的声音说。她的哭声,便在这安稳的怀抱里,渐渐化作了断断续续的抽噎。过了许久,她抬起湿漉漉的眼睛,望着我,鼻音浓重地问:“妈妈,我们……我们能再搭一个吗?搭一个永远不会倒的。”
那一刻,我心中仿佛有花,静静地开了。我方才真正懂得了何谓“静待花开”。养育一个孩子,原是急不得,更气不得的事。若总以成人的尺码去丈量他们的脚步,除了收获无尽的焦虑与相互的磨损,还能剩下什么呢?愤怒与责备,是凛冽的寒风;而理解、共情与耐心的陪伴,才是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便想起一句歌谣,唱的是:“怎么刚刚学会懂事就老了。”我们跋涉了如此之久,才走到今日的“略懂”,又怎能奢望他们一步便跨过这漫长的旅程呢?
自此,我的心境便平和了许多。我依然会面对她成长中层出不穷的、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但心底却仿佛有了一块压舱石,变得安稳而笃定。我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是走下来,与她并肩,成为一个从容的陪伴者。我愿陪着她,从一次积木的倒塌里,学习何为“重来”的勇气;从一次小小的争执中,体会“和解”的温暖。
我也不再去张望,她的花期究竟是春是秋。因我深知,无论她是赶早的迎春,是傲霜的秋菊,抑或是那需要漫长等待、一旦绽放便惊动庭院的腊梅,她都永远是我独一无二的、最珍贵的宝贝。我所要做的,不过是提供一方温暖肥沃的土壤,然后,怀着一颗安静而充满希望的心,等待属于她的那一刻,悄然来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