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一篇由官方发布的关于医保飞行检查违规情况说明的文章在医务人员内部群中流传。文章系统梳理了2025年医保飞检中发现的多种违规情形。
在涉及执业资格违规的说明中,文中列举了以下几类行为:
•某些康复师资格人员,在不具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情况下,却擅自从事中医针灸类项目的电针治疗;
•有的外科专业医师,在没有相应资质的情况下,独立开展了神经阻滞麻醉技术;
•甚至还有妇产科和内科医生,违规从事儿科专业;
•以及康复理疗科医师,超越其专业范围从事内科等工作。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执业资格边界的模糊与越界操作的普遍性。
而康复与中医的交叉恰恰是其中最复杂、争议最大的一环。
![]()
中医康复的边界逐渐清晰
实际上,今年以来,从地方传出的种种信息已透露出医保部门正在系统性地厘清与规范中医与康复的界限:
1月|福建三明:规定现代康复医嘱须由具备康复理疗背景的硕士医师开具,中医师仅能开针灸、推拿等中医项目。
2月|重庆:检查明确,手指点穴、推拿手法、大关节松动术等仅限中医执业者操作,康复治疗师无权实施。
3月|多地集中爆发:
某乡镇医院康复科因治疗师操作针灸项目被查,医保局要求“中医治疗必须由中医师执行”;
广东一康复医院3名治疗师违规开展针灸,涉骗保3.1万元;
江津区一康复医师开具火针、小针刀等中医治疗,被罚1.3万元。
9月:一份《医疗服务项目违规清单》将“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开展中医治疗项目”列为违规情形。
10月|江苏:推拿项目须由中医师执行,康复治疗师仅能操作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现代康复项目。
中医康复将何去何从?
从国家层面看,这种“划线”动作并非针对康复,而是出于规范执业与防范骗保的需要。
但对基层来说,影响可能远比预想的更深。
长期以来,基层“康复科”多数以中医治疗为主——针灸、推拿、电针、艾灸几乎是标配。
一旦严格区分执业边界,没有中医师资质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是否都将无法继续操作这些项目,我们无法预测。
如果真是如此,是否意味着:
•中医康复或将全面回归中医体系,由针灸推拿等中医专业主导;
•康复治疗师则回归现代康复路径,聚焦功能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核心技术。
![]()
基层康复人又将如何抉择
众所周知,在我国许多基层医院,康复科长期以来主要以中医治疗项目为支撑,“中医康复”发展时间更长、认知度更广。
突如其来的严格划分,让大量在基层从事中医项目的康复治疗师瞬间面临职业定位与发展的困境。
对于基层治疗师来说,现实的冲击已经到来:
“以前一个人干全活,现在一半项目不能碰。”
“推拿、针灸都归中医,我们就剩肢体训练,病人也不理解。”
不仅是一线治疗师,康复医师同样面临难题——在中医科与康复科交叉的医院里,如何开具医嘱、谁来执行、如何收费,都可能成为新的监管重点。
![]()
大势所趋,唯有提前布局
政策落地往往“因地制宜”,不同地区执行尺度可能不一,尚有观察空间。
但大方向已十分明确:康复回归康复,中医归于中医。
无论是医院、科室,还是每一位医师和治疗师,都需要正视这一趋势,重新审视和规划自身的执业路径,及早调整业务模式与人员结构,以适应日益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监管环境。
·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
内容来源:康知了
编辑丨云自闲
本文系“康知了”综合整理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本文部分内容为广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