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审现场。陈懿摄
东南网11月12日讯(本网记者 黄雨昕)10月,丰泽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正式入驻泉州知创产业园。11月11日,恰逢“双十一”消费高峰,丰泽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于知创园区敲响成立后的“第一槌”,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假冒“安踏、361°、斐乐、VANS”等知名注册商标的刑事案件。
经审理查明,自2021年12月起,被告人陈某某、李某某伙同另外两名被告人,在莆田市一居民小区内秘密设立加工窝点与仓储场所,精心构建起“采购原料—非法加工—网络销售”的一条龙制假链条。该团伙以低价购入无标识的“白板”鞋垫,非法印制上述知名品牌的注册商标标识后进行粘贴加工,批量生产假冒品牌鞋垫,并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将假冒鞋垫销往全国各地。截至案发,该团伙非法经营数额累计高达人民币64万余元,涉案范围广、涉案金额大,严重侵害了品牌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3年12月,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捣毁该制假窝点,查获大量假冒品牌鞋垫及作案工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合议庭依法对四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八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一万元至三十五万元不等的罚金,四名被告人全部判处实刑,无一人适用缓刑。该判决既体现了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确适用,更彰显了司法机关对知识产权犯罪“零容忍”的坚定立场,为潜在的制假售假者敲响了警钟。
在此关键节点,这一司法行动不仅以雷霆手段斩断假冒伪劣链条,为守法企业护航、为消费市场撑腰,更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泉州正致力于打造一个侵权代价高、创新回报厚的优质营商环境。
庭审结束后,该案主审法官、刑庭副庭长陈明耀结合案情开展普法宣讲。他表示,本案的审理是司法力量对“作坊式生产+电商化销售”这一典型侵权模式的精准打击与强大震慑,为同类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清晰的裁判指引,同时呼吁全社会从本案中汲取教训,共同树立“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法治意识,携手营造“不敢侵权、不能侵权、不愿侵权”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为被侵权品牌方,我们十分感激丰泽法院对本次案件的高效处理,此次庭审精准认定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实现了对“产、供、销”全链条的打击,这展现了司法保护本土企业知识产权的坚定立场,极大坚定了我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361°法务经理周浩表示。
“作为政协委员,我全程见证了这起案件的审理,感受到了司法打击侵权犯罪的力度。此次庭审既是对制假售假者的强力震慑,也是对诚信经营者的有力撑腰,更为泉州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树立了鲜明导向。”泉州市政协委员陈小冠表示,未来期待丰泽法院持续深化多元共治,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泉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此次“第一槌”选择在“双十一”敲响,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和示范价值。立足此次“第一槌”的良好开端,丰泽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将深度嵌入并充分依托知创产业园这一核心平台,锚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导向,将法庭打造为常态化的司法服务前沿阵地,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全方位筑牢区域创新发展的法治屏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多元协同新格局,为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司法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