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真的始于40岁。在那之前,你只是在做研究。”
——心理学大师荣格
在35岁陷入低谷期时,这句话照亮了我。
![]()
从高管到全职妈妈
我把自己活成“背景板”
3年前,二宝刚满月,大宝又到了上幼儿园的关键期,婆婆身体不好帮不上忙,老公劝我:
“先辞职在家带娃,等孩子大了再找工作也不迟。”
那时我看着怀里皱巴巴的二宝,又想起大宝哭着说 “妈妈别加班” 的样子,咬咬牙辞掉了干了5年的互联网部门经理工作。
辞职那天,我抱着装满项目奖杯和荣誉证书的箱子回家,老公笑着说“以后我养你”,可我摸着箱子上的划痕,心里却像被掏走了一块 ——
那是我从实习生一步步拼到经理的见证,怎么突然就成了 “过去式”?
一开始,我还挺享受这种 “不用赶方案、不用开夜会” 的日子:
每天早起给大宝做卡通辅食,送他去幼儿园后,回家收拾房间、给二宝做早教;下午趁二宝午睡,研究新的菜谱;晚上等老公回来,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吃饭,好像这就是别人说的 “幸福生活”。
可这种幸福没撑多久,迷茫就找上门了:
有次闺蜜来家里,聊起她刚拿下的大项目,我插不上话,只能反复说起大宝今天在幼儿园学会唱新歌的事情,看着她眼里的光,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 “背景板”;
老公说 “最近业绩压力大”,我想安慰他,却只会说 “那你多喝点水”“别太累了”,他说的很多东西我有点陌生了,只能看着他转身去阳台抽烟;
甚至有天逛商场,看到以前常穿的职业装品牌,我站在橱窗前看了很久,试穿时发现衣服很紧身—— 不仅是身材变了,连穿职业装的底气,都没了。
![]()
我试着找些事证明自己:
报了烘焙班,结果烤焦的饼干堆了一冰箱;
学做短视频分享带娃日常,对着镜头却连话都说不连贯;
——离开职场后的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呀...
我想寻求帮助,在网上刷了很多,找到了一位心理倾听师。
↓点击图片,添加规划师↓
0元领取(满足大专学历)
①专业顾问1V1职业规划
②倾听师潜质专业测评
③120分钟「倾听师入门体验课」
![]()
被倾听的那刻:
原来是我把自己弄丢了
第一次和倾听师连线时,我紧张攥着手机,说了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我以为她会像其他人一样,劝我“当妈妈已经很伟大了,别想太多”,可她没有。
她只是安静地听,偶尔轻轻问一句:“你说以前带团队的时候,会帮下属梳理工作难题,那种‘帮别人理清纠结’的感觉,和现在帮大宝解决幼儿园的小矛盾,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句话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我想起很多事情...
想起以前带团队,有下属因为项目压力哭,我陪着他一起拆解任务,鼓励他“你已经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厉害了”;
有同事之间闹矛盾,我能很快找出他们各自的顾虑,帮他们达成和解;
每次项目成功,那种 “被需要、有价值” 的感觉,比拿奖金还开心。
“其实你一直很擅长‘看见别人的需要’啊。”
倾听师的声音很轻,却像锤子一样敲在我心上:
“你现在觉得迷茫,是因为把‘妈妈’的身份当成了全部。
但你看,你能记住二宝喜欢的辅食口味、大宝怕黑的小习惯,能察觉老公累了不想说话,甚至能帮闺蜜分析她和婆婆的矛盾 ——
这些不是理所当然,是你天生的共情力和梳理能力,只是你把它们藏在了‘妈妈’的身份后面,没发现它们还能用来做更多事。”
原来,是我自己忘记了“我是谁”。
找倾听师聊了一个多月,我试着用她教的小技巧和身边人相处:
闺蜜吐槽
“职场内卷太严重,想辞职又不敢”,我安慰她“你负责的项目那么难,还能撑到现在,已经很厉害了”;她哭着说“终于有人懂我了”老公说“这个月业绩没达标”,我会问“你是不是怕让我们失望呀”;他愣了一下,接着滔滔不绝跟我聊起他在公司的压力。
小区里的张姐找我吐槽 “婆婆总干涉带娃”,我陪她梳理 “哪些事可以妥协,哪些事要坚持”;
她后来跟我说
“跟你聊完,我不跟婆婆吵架了,还能一起带娃了,你好厉害呀!”慢慢的,越来越多妈妈找我聊天,有人说“你总能说到我心里去”,有人开玩笑说“你开个‘心理疏导室’吧,我肯定来”。
虽然是玩笑话,却让我陷入沉思:
是啊,我能不能将「倾听共情」的天赋利用起来,做心理疏导的工作,帮助更多与我有相似经历的人呢?
可是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要怎样做才能进入心理行业呢?
年龄大了,突然要学新的东西,我会不会学不来呀?
要照顾家庭又要学习,会不会不够时间呀?
↓点击图片,添加规划师↓
0元领取(满足大专学历)
①专业顾问1V1职业规划
②倾听师潜质专业测评
③120分钟「倾听师入门体验课」
![]()
35+的人生阅历
是成为倾听师的宝藏
带着一堆问题,我查阅了资料后发现,帮助我找回自己的“心理倾听师”,不需要心理学专业就能入行,只对学历做了限制,要求大专及以上。
原来,有很多35+妈妈通过心理学找回自己,现在也通过心理倾听师的工作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她们利用各种碎片时间,线上学习倾听师的课程:
孩子熟睡时听几节课和做笔记,在AI练习室模拟案例练习,遇到不懂的,在专属学习群里问一句,总有专业老师或同频的姐妹搭把手......
经过7个多月的沉浸式学习和通过面试考核后,她们正式成为专业心理倾听师,在壹心理平台接单,帮助更多人。
她们借助心理学重新经营人生下半场,找到了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富养自己的自由职业;
当倾诉者发来
“谢谢你,我现在敢跟老公说‘我需要帮忙’了”,她们总忍不住红眼眶:原来自己不仅能把家庭照顾好,还能帮助到和自己一样的妈妈,这种价值感,是柴米油盐里藏着的光。
![]()
(倾诉者给予倾听师的评论)
![]()
↓点击图片,添加规划师↓
0元领取(满足大专学历)
①专业顾问1V1职业规划
②倾听师潜质专业测评
③120分钟「倾听师入门体验课」
![]()
如果你也想改变
不妨来试试
将故事分享出来,一个是希望它能给同样在妈妈和妻子的身份中迷失自己的姐妹一些力量和希望;
另一个则是将这个能帮助到大家,包含专业知识和系统方法的《心理倾听师培养计划》推荐给大家。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想借助心理学去自我提升或改变,还能顺势赚点钱,将自己的宝藏阅历变现...
只要你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并且对心理学感兴趣,都可以来试试。
![]()
由壹心理出品的《心理倾听师培养计划》,能帮助我们在专业的平台更系统、高效地学习;这是一门经过检验,已培养出1.3w+优质倾听师的专业课程。
你可以先点击图片,添加老师领取「倾听师学习体验大礼包」,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入门心理倾听师。
↓点击图片,添加规划师↓
0元领取(满足大专学历)
①专业顾问1V1职业规划
②倾听师潜质专业测评
③120分钟「倾听师入门体验课」
↓测测你是否适合成为倾听师↓

*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