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创新走廊建设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此次会议正值澜湄合作迈入第十个年头的重要节点,旨在推动区域合作从“成长期”向“提质期”转型升级,将“绿色创新”确立为澜湄合作2.0版的核心方向。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澜湄国家的科技主管部门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创新走廊建设大计。
![]()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王强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回顾了澜湄合作十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创新始终是澜湄合作最鲜明的底色和最持久的动力。王强表示,中国政府始终将澜湄合作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近年来与五国科技主管部门密切协作,推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合作框架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合作扎实推进、能力建设显著加强。他强调,共建“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创新走廊”,打造一条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合作新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次区域层面的生动实践。
为进一步深化合作,王强提出五点倡议:一是强化机制协同,夯实合作根基;二是聚焦共同需求,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三是畅通要素流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四是拓展人才交流,涵养创新生态;五是发挥协同优势,共促创新发展。他特别指出,云南作为澜湄合作的先行区和主力省,应勇担重任、主动作为,不断提升创新走廊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尚朝秋在致辞中表示,云南作为澜沧江的流经地和中国参与创新走廊建设的核心省份,始终将深化区域科技合作作为重要任务。他介绍了云南在推动与湄公河国家合作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立体综合运输网络持续拓展,中老铁路等国际通道效益显著;合作平台不断丰富,中国—南亚博览会、澜湄水果节等成为共赢载体;科技创新合作深化,累计共建34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智汇云南”计划为五国青年科学家提供支持;重点领域合作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传统医药等领域成果丰硕;人才交流持续加强,2024年云南省高校招收7000多名湄公河国家留学生。
面对创新走廊建设面临的挑战,尚朝秋表示,云南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共筑开放融通的创新平台,聚焦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深度合作;共谋绿色低碳的未来图景,深化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共拓包容普惠的数字空间,开展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共育创新人才生态,深化“智汇云南”计划,扩大青年科学家互派规模。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澜湄国家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在“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理念指引下,通过共建创新走廊,必将进一步打通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共享科技发展成果,为区域共同繁荣谱写新篇章,让澜沧江—湄公河真正成为一条和平繁荣、生态美丽、创新发展、文明友谊之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