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伴随着阿塞拜疆军队的连夜推进,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12万亚美尼亚人正在携家带口逃亡这片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
斑驳坑洼的道路上挤满了破旧汽车,人们坐在车内满脸迷茫的回望故乡。曾经辉煌矗立的教堂沦为废墟,视作珍宝的族谱成为废纸。短短几年间,亚美尼亚人失去了多代人共同守护的国土,而被他们视作救世主的美国盟友,却对此选择袖手旁观。
![]()
多年前,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亚美尼亚选择向美西方靠拢,妄图在风波涌动的国际格局中左右逢源。但当亚美尼亚真正遭遇灭顶之灾时,美西方盟友却没有一个挺身而出。如今纳卡地区的亚美族人总数不足2万,几乎濒临灭族局面。这场亡国惨剧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纳卡地区的纷争
纳卡地区指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是南高加索的内陆地区。它不仅是东西方交通要道,还承担着南北贸易走廊隘口的关键角色,是不折不扣的必争之地。
![]()
纳卡地区近90%的居民都是亚美尼亚人,但1923年7月,苏联却下令将纳卡划归给阿塞拜疆管辖。迫于苏联军事的强势威压,亚美尼亚人只得不情不愿的并入了阿塞拜疆。
苏联这个决定完全是出自地缘政治考量,他一方面需要稳定南部环境,另一方面要警惕亚美尼亚民族情绪的膨胀。为了维持南高加索地区的和平久治,迫不得已才出此决策,但这也为日后的纳卡冲突埋下了伏笔。
![]()
亚美尼亚人对苏联的安排从未服帖,1991年苏联解体后,外部压力顿时消失,亚美尼亚毫不犹豫的开展了收复行动,阿塞拜疆自然也不会将4400平方公里的纳卡地区拱手让人,于是1992年第一次纳卡战争就此爆发。
这场战争累计造成3万人死亡,100多万人流离失所,最终纳卡地区通过独立公投,宣布脱离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依靠里应外合,还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他们不仅夺回了纳卡地区,还占领实控了纳卡州和附近的7个行政区,并扶持了傀儡政权“阿尔察赫共和国”。
![]()
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这或许是名正言顺的收复,但之于阿塞拜疆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领土剥夺了。此后的国际舆论场上,阿塞拜疆数次发声,强调纳卡地区控制权应归属于自己。这番言论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表态支持,但阿塞拜疆清楚,真正的胜利只会在战场上得到。
![]()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迅速与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积极加入俄主导的集安组织,成为成员国之一。俄军的驻扎不仅有效保障了亚美尼亚的稳定,还让两国合作深入到经贸、军事等多个领域。于是多年来,尽管阿塞拜疆始终耿耿于怀筹划报复,但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一直到2018年,亚美尼亚爆发了“天鹅绒革命”,记者出身的尼科尔·帕希尼扬带着改革理想上台执政。他就任总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摆脱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转而向西方靠拢。
![]()
面对社会舆论,帕希尼扬拿出了一套有理有据的说法:既然俄罗斯在纳卡问题上采取中立政策,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同时出售武器,那为何我们不尝试多元化外交,进一步强化国际地位呢?
随着帕希尼扬向西方政府的主动示好,2019年亚美尼亚同美国敲定了经济、军事、建设的系列合作,美国还承诺向其提供2.4亿美元的相关援助,并助力培养亚美尼亚维和部队。
![]()
这些合作一度被国际上视作亚美尼亚外交的重大突破,给帕希尼扬政府面子上带来了巨大荣耀。但帕希尼扬政府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美国从未对亚美尼亚作出过安全承诺。
与此同时,厚积薄发的阿塞拜疆正在不断提升国防预算,同时与土耳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进口先进的TB2无人机,雇佣军事顾问和培训,一些发展方向都为不久后的战争做准备。
![]()
2020年9月,二次纳卡战争正式爆发。短短一个多月内,阿塞拜疆便成功收复了纳卡南部地区和7大行政区。亚美尼亚的老式俄制防空体系面对TB2无人机时几乎束手无策,这一个月内亚美尼亚多次向俄罗斯寻求援助,申请集安组织火速介入。但此时俄罗斯早已看透了亚美尼亚的外交转向,于是至始至终选择保持中立,不予提供任何援助。
![]()
至于被亚美尼亚寄予厚望的美西方盟友,更是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只是象征性呼吁停火。最终亚美尼亚屈辱性的接受了停火协议,承认阿塞拜疆对占领区的控制权。
第三次灭族之战
只可惜二次纳卡战争并未打破亚美尼亚对美西方的幻想,反而让亚美尼亚同俄罗斯之间的距离愈加疏远。2023年亚美尼亚拒绝俄罗斯的军事演习,并指责俄国防部未按约定交付武器装备。
![]()
随后亚美尼亚和美国巨星“雄鹰伙伴”联合军演,并大量购买西方武器。俄罗斯对此强烈不满,甚至将亚美尼亚的行为定性为“背叛”。
2023年9月,毫无顾忌的阿塞拜疆发动反恐行动,对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政权展开致命打击。根据阿塞拜疆国防部说法,当天晚上阿军队就控制了亚美尼亚的60个驻点,同时摧毁了对方20多辆军车、2套防空系统和6个电子战平台。当时有一段亚军俄制防空导弹被定点摧毁的视频,在国际社媒上广为流传,也同时验证了阿塞拜疆的说法基本属实。
![]()
截止20日上午,所向披靡的阿塞拜疆军队突破了亚军在纳卡地区部署的最后一道防线——马尔图尼防线。马尔图尼市的市长萨里杨更是在炮击中当场身亡。
更令亚美尼亚深感绝望的是,就在阿塞拜疆发动袭击的前一天,亚美尼亚还在同美军举行联合军演。但在突袭后,美方却迅速陷入沉默,只有国务卿布林肯面不改色的一句“呼吁各方展开对话”以作安抚,甚至连一句对阿塞拜疆的舆论谴责都没有发声。至于昔日靠山俄罗斯,更是早已对亚美尼亚心灰意冷,选择冷眼旁观。
![]()
这场战争后,纳卡地区的12万亚美尼亚族人便开始了一场大规模人口迁徒。其实与其说是迁徒,倒不如直称是逃亡。无数亚美尼亚人明白,他们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根基,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文化遗迹将会被完全抹除,仿佛未曾出现一样。
2024年亚美尼亚首次单独参加北约峰会,今年又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计划在核能领域开展合作。很显然,亚美尼亚在现有局势下,选择了完全倒向美西方。
![]()
这对俄罗斯来说是重大冲击,俄罗斯在后苏联地区的影响力将被大幅削弱,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等后苏联国家也极有可能效仿亚美尼亚,进一步动摇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格局。
西方国家难道是真的支持亚美尼亚吗?答案当然不是,或许只是出自遏制俄罗斯的战略考虑。至于10多万亚美尼亚族人的逃亡之路,更是彻底无人问津,成为了这场国际博弈的牺牲品。
![]()
亚美尼亚当前的困境,更能为我们揭露空间小国的生存艰难。周围国家强权环伺,经济利益和安全依附往往难以两全,他既无法拒绝西方递来的救命稻草,又很难承受与俄罗斯彻底决裂的后果风险。又或者,他只能成为国际局势新一轮冲突的牺牲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