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邓龙辉 通讯员 李佳欣 沈怡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血栓”这个词,但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仅限于“血管堵塞”。
其实,血栓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DVT),它不仅可能导致腿部肿胀、疼痛,还可能引发致命的并发症。
近日,39岁的王女士在九八六医院成功接受紧急介入手术治疗,解除了术后卧床引发的下肢静脉血栓风险。
5年前,王女士开始出现不明原因胸闷、气短等症状,今年9月,在外院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被确诊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属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为寻求进一步诊治,王女士转入我院,并接受“经肋间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恢复情况平稳。
由于担心伤口愈合,王女士术后一直卧床休息,未敢下床活动。近日,她突然发现右下肢明显水肿、疼痛,经值班医生床旁超声检查 ,患者右下肢深、浅静脉血栓,皮温升高并伴有压痛,提示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
![]()
影像科介入手术中心王军平医生会诊后认为,患者右下肢呈非凹陷性肿胀,皮温高、张力大,但动脉搏动正常,暂无缺血风险。随即应急介入团队按照流程迅速做好手术准备。
![]()
静脉血栓溶栓
![]()
抽栓后效果
手术迅速展开,在介入手术团队的高效配合下,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右侧腘静脉置管,再经DSA精准定位血栓,顺利完成下腔静脉造影、滤器置入及右下肢血栓抽吸术。置入的滤器可有效拦截脱落血栓,抽吸术则清除了血管内堵塞物。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医护团队对王女士进行了抗凝、抗感染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一天后,王女士右下肢肿胀明显消退,皮温及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
医生提醒
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踝泵运动、翻身等活动,条件允许时应及时下床行走,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如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皮温升高、疼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