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湖北孝感朱湖国家湿地公园
沉寂多时的鸬鹚湖骤然沸腾
11月6日,一幅壮阔的生命画卷在此展开——数以万计的鸬鹚如密集的黑色精灵,在广阔湖面上空盘旋、俯冲,啾啾鸣叫与翙翙振翅声交织,在湿地清风的伴奏下,奏响了季节更替的磅礴序曲。
“这是连续11年每天超5万只鸬鹚在朱湖湿地越冬。”长期负责湿地鸟类监测保护工作的朱湖湿地公园干部池清华风趣地说,“候鸟喜欢在朱湖过年,我们也把它们当本地居民看待,全天候提供照看服务。”
![]()
鸬鹚率先归巢,开启了万鸟迁徙的大幕。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朱湖湿地今冬的繁忙季由鸬鹚大军率先拉开。它们长途跋涉,每年10月初开始从遥远的西北利亚精准回归故里栖息觅食的场景,标志着年度候鸟迁徙高峰正式到来。
紧随鸬鹚脚步,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以及鸿雁、豆雁、天鹅、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候鸟将陆续抵达,朱湖即将迎来生物多样性的巅峰时刻。
![]()
留鸟“礼让”家园,生态和谐彰显自然智慧。面对远方来客,朱湖的“原住民”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包容——夜鹭悄然退至林间深处,白鹭主动让出浅滩领地,普通翠鸟、扇尾沙锥、黑翅长脚鹬等留鸟调整活动范围,为长途跋涉的候鸟预留充足空间。
![]()
长期研究朱湖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湖北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有宁教授认为,这种无需言语的默契“礼让”,生动诠释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智慧,构成一幅野性而温情的生命协奏图。
守护者严阵以待,筑牢候鸟安全屏障。为保障这场跨越洲际的生命之旅,朱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已全面升级保护力度。生态巡护队24小时轮岗,通过高清监控与徒步巡查相结合,严密监测鸟类动态;同时开展栖息地水质净化与食物源补充工作,严厉打击盗猎及干扰行为。今年又投资3800多万元兴建一座集鸟类监测保护、生态科研、科普教育、观光游览等于一体的科普宣教中心。巡护员周自桥动情地说:“看着它们平安归来、吃饱歇足后再启程,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11月5日,现场考察的湖北省林业局项目专家库专家、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甄爱国说,朱湖湿地近年记录鸟种已突破200种,其核心在于“自然修复+科学守护”模式的成功实践;退耕还湿扩大浅滩面积,构建生态浮岛增加栖息空间,社区共管机制提升公众护鸟意识。这片湿地不仅成为候鸟无可替代的“服务区”,更是长江中游湿地生态修复的典范样本。
候鸟的回归引来游客的大增。人们徜徉朱湖湿地,观鸟潮、赏景色、搞健身,乐而忘返,共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
来源:朱湖 万清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