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共有57位开国上将,但有上将资格的可绝不止这57位,像徐立清、郭化若、李天焕等人都曾是兵团正职,按道理来说是可以成为上将的,奈何因各种原因最终错失。
当年还有一个非常复杂且特殊的情况,即有两位本可以授上将的干部,因受到同一个人的影响,都导致军衔明显偏低了。
只是,这两位情况正好相反,一个是在对立面,一个则是靠得太紧,很有世事无常之感啊。
![]()
在对立面的莫文骅
莫文骅1910年出生于广西邕宁,读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很快就积极投身其中。这时的他年纪不大,缺乏斗争经验,因而曾被反动派逮捕入狱。
些许挫折,没有动摇莫文骅的决心,恢复自由不久他就去参加了百色起义,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
此后他历任红7军参谋、红13师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东野四纵政委、四野14兵团政委、13兵团政委等职。
在整个四野系统里,只有莫文骅一人当过两个兵团的政委,这是项非常难得的殊荣。
![]()
个人纵向来看,莫文骅的历史职务要成为上将不是什么大问题;整体横向来看,四野其他三个兵团政委萧劲光、萧华、赖传珠,一个大将两个上将,同级的莫文骅应基本持平。
然而,55年军衔名单出来时,莫文骅却只是中将,为此他心情特别烦闷,还专门找到老首长罗荣桓诉苦。但已成定局的事情罗帅也没办法相助,只好带着去散心,开导莫文骅。
那莫文骅是为何遭遇了不寻常呢?在《莫文骅回忆录》里是这样写道:
东北军区本来已经决定评他为正兵团级,但时任军区司令员的高某说了句“老同志们不要骄傲嘛,我看莫文骅同志评副兵团级就可以了”。
此时的高某正位高权重,满含挤兑的话也让莫文骅不好拒绝,只能认了这个结果。
![]()
至于高某与莫文骅的恩怨,那就能追溯到抗战时期了。也是在莫文骅的回忆录中,他以第一人称讲了段往事:
“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主要是八路军留守兵团,萧劲光是司令员,我是政治部主任,最开始政委空缺了出来,高一直为了这个职务活动。
我考虑到当时高已身兼多职,这样工作不好开展,所以我给上级写了一封信,提议由萧劲光兼任留守兵团政委。
不到三天,毛主席手令下来了,同意我的建议。这样,高的希望落空了,对我及留守兵团很是不满。”
高某当时政治地位很高,但在军中没有基础,所以一直想染指兵权。本来留守兵团大概率能得偿所愿,没想到被莫文骅给搅了,因而内心记恨上。
![]()
往后很长一段时间,莫文骅跟高都没有来往。但1951年他奉命调往东北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军区司令员正好是高。
此时的高地位非同一般,已是“五马”之一,莫文骅为了将来工作能顺利开展,就特意登门拜访了一番。
结果高还是没有释怀,只是客套性握了个手,然后不再说话,转身自顾去吃饭。莫文骅明白这背后之意,也就礼貌离开了。
52年全军定级时,高的一句话,导致莫文骅从正兵团级变成副兵团级。虽然高在55年失势了,但莫文骅级别也没办法改,这年出自红一方面军的上将又确实有点多。
所以中央在仔细思考后,决定从上将名单里让减去一些红一的副兵团级,莫文骅因此错过。一开始他是有些想不通,不过后来就看开了,最终在2000年以90岁高龄离世。
![]()
靠得太紧的贺晋年
贺晋年1910年出生于陕西安定,他跟高一样是出自陕北红军,曾经担任过红27军军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旅长兼三边分区司令员、四野15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8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也调到了东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还是被高点名要过去的。1952年定级,贺晋年是副兵团级,但他和莫文骅不一样。
前面说过,上将里红一的人太多了,但贺晋年不是红一的啊,陕北红军这个“山头”是加分项。如果不是被高影响,他大概率就是上将了,这个可以用阎红彦来做对照。
阎红彦在解放重庆后,就开始转入地方工作,52年没有军队定级,甚至55年1月才调任为四川省副省长。按正常情况,阎红彦是没办法参与授衔的。
但大授衔时,陕北红军缺少了上将代表。这个非三大主力的“小山头”,对中央可谓有救命之恩,这份情必须要从实质上体现出来。所以中央临时将阎红彦任命为成都军区副政委,几个月后成为上将。
![]()
要是贺晋年不被高的事给波及,一直在军队中的他,就比阎红彦要更合适,有点可惜。不过话说回来,贺晋年跟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主要也是高某想抓兵权导致。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我党的武装力量,基本已满足自给自足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很多部队即便没有国民政府的军饷也能生存。
如此背景下,很多陕北出身的干部就想要组建一个陕北师,他们找到时任西北局书记的高某说起此事,这也正合高某之意。
这年陕北的代表人物谢子长、刘志丹已经不在,如果陕北师真的成立,政委肯定是高某,至于师长,就寄希望于老资历阎红彦身上。结果阎红彦不同意,此事不了了之。
在这件事上,贺晋年是支持高某的,所以后来高某就打击过阎红彦、大力扶持贺晋年。
![]()
东野入关后,高某留在东北继续发展,贺晋年则是跟随大军南下。
建国初期,贺晋年本来只是二级军区江西军区副司令员,高某直接要人,把他调到东北担任大军区副司令员,也算是实现了一次小的飞跃。
后来在高某的扶持下,贺晋年还陆续兼任军区防空、卫戍、装甲兵部队司令员和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司令员。
如此重用,两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可能脱离得开。所以高某出事后,贺晋年也受到牵连,甚至55年评衔小组最开始准备给贺晋年授大校军衔。
是贺老总、彭老总两位元帅都感觉诧异,找到毛主席说了情。
![]()
主席也很意外,说:贺晋年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当年我们长征到达陕北,还要感谢陕北同志的帮助呢。以贺晋年的资历和功劳,起码也是少将,怎么才是大校呢?
最终贺晋年军衔定格在了少将。
高某一个人,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真是时也命也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