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代,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登上开往美国的轮船,他们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的贫困乡村,听说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西部正在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开始了漂洋过海的旅程。
![]()
抵达旧金山后,大部分华工被派往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他们承担了最危险的路段施工,在内华达山脉的悬崖峭壁上开凿隧道,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冬里铺设轨道,华工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工资只有白人工人的一半,却完成了全线60%以上的工程量。
1869年5月10日,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正式通车,这条铁路让美国西部开发提速了至少30年,但近2万名华工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铁路公司在庆功时刻意抹去了华工的贡献,官方照片里看不到一张中国人的面孔。
![]()
铁路修完后,大批华工涌入城市寻找新工作,他们开洗衣店、餐馆,在农场和矿山做工,华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工作时间更长,这让许多白人工人感到威胁,187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失业率飙升,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在旧金山的街头,开始出现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1877年7月,一场反华暴动持续了三天三夜,华人聚居区的商铺被砸,住宅被烧,数十人死伤,类似的暴力在西部各州蔓延开来,1885年,怀俄明州石泉镇的白人矿工袭击华工营地,造成28名华工死亡。
![]()
此时的美国舆论场上,“黄祸论”的声音越来越响,这个词最早来自欧洲,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绘制了著名的《黄祸图》,画中欧洲天使手持利剑,警惕地盯着远方的佛像和龙,这幅画被当作国礼送给俄国沙皇,很快在欧美传播开来。
政客们发现,反华是个拉选票的好办法,加州的议员们竞相提出更严厉的排华提案,承诺要“把中国佬赶出美国”,报纸上充斥着对华人的污蔑,说他们传播疾病,破坏道德,威胁白人文明。这些指控毫无根据,却得到广泛传播。
![]()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针对特定族裔的移民限制法案,法案规定,禁止华工入境美国,禁止华人归化入籍,已在美华人不得携带家属入境。这部法案后来多次延长,一直持续到1943年。
法案通过后,在美华人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被限制从事的职业种类,不能购买土地,不能与白人通婚,许多州还制定了更苛刻的地方法规,旧金山甚至规定华人不得在市中心开设洗衣店。
![]()
在这场排华浪潮中,一些知识分子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其中之一,1904年,他发表文章《黄祸》,称中国人是“劣等民族”,警告白人要警惕“黄种人的威胁”。
1910年,杰克·伦敦又写了小说《空前绝后的入侵》,小说设定在未来的1976年,西方国家联手向中国投放病毒,导致中国人口大量死亡,最终被西方占领,这部小说在当时很受欢迎,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极端敌视。
![]()
“黄祸论”背后是对东方文明崛起的恐惧,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这是亚洲国家首次战胜欧洲强国,西方精英们担心,如果日本带领中国一起强大起来,将会挑战白人主导的世界秩序。
对华人的歧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华人孩子不能进白人学校,华人不能在白人医院看病,华人甚至不能葬在白人墓地,唐人街成了华人唯一的避风港,但那里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反过来又成了白人攻击华人“不卫生”的证据。
![]()
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华人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他们建立会馆、同乡会,互相帮助渡过难关,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回国看看,只能把积蓄寄回家乡,供养留在中国的妻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一切,中美成为盟友共同对抗日本,美国需要改善对华关系,1943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签署法案废除《排华法案》,允许华人归化入籍,每年可有105个移民配额。虽然配额很少,但至少结束了长达61年的制度性歧视。
![]()
然而“黄祸论”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冷战期间,它以“红色威胁”的面目出现,进入21世纪,又变成了“中国威胁论”,从指责中国“偷走美国就业机会”,到担心中国投资是“新殖民主义”,这些论调与百年前的排华言论如出一辙。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韵,当年华工用血汗铺就美国的铁路,却换来排斥和仇恨,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但警惕历史悲剧重演仍然必要。
![]()
“吃苦耐劳反而成了原罪?” 有网友提到,华工当年修太平洋铁路出了大力,工程量的90%都是他们承担的,结果铁路一修完就被嫌弃“抢饭碗”。
白人一边依赖华工的廉价劳动力,一边又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入境,典型的卸磨杀驴。这种矛盾心态,本质上就是经济需要你时拼命压榨,不需要时一脚踢开。
![]()
“排华法案的伤害延续了几代人。” 一位网友补充说,1882年的《排华法案》是美国唯一针对特定族裔的移民禁令,直到1943年才废除,但2012年美国国会才正式道歉。
法案执行期间,华人被禁止入籍、拥有房产甚至与白人通婚,连李鸿章访美时都气得说这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更可怕的是暴力事件频发,比如1885年怀俄明州石泉城大屠杀,28名华人矿工遇害,整个华人社区被烧毁。
![]()
“黄祸论阴魂不散,疫情时又冒头。” 不少网友指出,这种偏见至今还在变相延续。近年美国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激增,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70%,疫情期间的“中国病毒”论调更是直接让人联想到当年的“黄祸论”,有人感叹:“老祖宗受的罪,到了我们这代还要换汤不换药地经历一遍。”
“杰克·伦敦的‘预言’细思极恐,” 有读者提到他1910年写的小说《空前绝后的入侵》,书中幻想用细菌战灭绝中国人,而二战时日本731部队真的在东北搞生物战实验,这种把种族灭绝当“解决方案”的思路,简直和纳粹的优生学一脉相承。
有人说:“文学创作本该呼唤人性,他却用来煽动仇恨,难怪现在看像是耻辱柱。”
![]()
“西方怕的不是黄祸,是怕失去霸权。” 一条高赞评论分析道,从过去的“黄祸论”到现在的“中国威胁论”,核心都是西方对非西方崛起的不适应,当中国凭借自身力量发展时,他们先恐慌后打压,本质是维护自身主导地位,就像有学者说的:“中国是一块屏幕,西方人在上面投射自己的恐惧和希望。”
如果你有机会对一百年前那些排华政策的制定者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或者你觉得当今国际社会应该如何真正摆脱这种种族主义的幽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源:光明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