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一个案例:大便呈现白陶土样改变一定放过这个疾病:胆管癌!
案例如下:
3月12日晚,59岁的李老师批改完最后一本作文本,起身时突然觉得剑突下传来一阵隐痛,像有东西在轻轻拧转,持续了约10分钟才缓解。
![]()
“老毛病,可能是中午食堂的辣椒太辣了。”他揉着肚子对妻子说。
可接下来一周,疼痛每周都会发作2-3次,多在饭后半小时出现,疼得轻时能忍,重时会冒冷汗。
3月20日,妻子眼看着不放心,于是硬拉着他去了社区医院。
接诊医生按压他的腹部,“软,无压痛反跳痛”,开了两项检查:血常规和碳14幽门螺杆菌检测。
结果很快出来: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白细胞4.8×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2%),但幽门螺杆菌检测值为860dpm(正常<100dpm),呈强阳性。
“典型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按时吃药就能好。”医生笃定地说,开了雷贝拉唑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缓释片,嘱咐1月后复诊。
李建民乖乖吃药,疼痛果然减轻了。
他把复诊的事抛在脑后——毕业班的模考在即,他得盯着学生的作文素材。
“等退休了,有的是时间看病,反正我还有3个月就退休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妻子嗔怪他不爱惜身体,他却笑着晃了晃旅行攻略:“等我退休了,我带你玩遍全国,身体自然就好了。”
5月中旬,他的腹痛突然变本加厉。
![]()
不再是饭后隐痛,而是持续性的钝痛,疼得厉害时会放射到右肩,夜里翻个身都能疼醒。
更让李老师慌的是,他发现自己的眼白好像黄了些,食欲也差了很多,以前能吃两碗米饭,现在半碗都觉得胀。
5月22日,妻子带着他去了区医院消化科。
这次医生开了更全面的检查:胃镜、腹部B超和肝功能。胃镜报告显示“食管黏膜光滑,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散在糜烂点,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腹部B超只提示“胆囊壁毛糙,未见明显结石及占位”;肝功能中总胆红素为32μmol/L(正常3.4-20.5μmol/L),略高于正常值,其他指标均正常。
“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也有点炎症,所以胆红素稍高。”医生结合检查结果分析,“之前的幽门螺杆菌可能没根治,再加上你教学压力大,胃肯定好不了。”
这次开的药换成了艾司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片和铝碳酸镁咀嚼片,还特意嘱咐“别吃油腻、辛辣,少熬夜”。
可药吃了一周,疼痛没缓解,眼白的黄色反而更深了。
![]()
丈夫李建民开始失眠,体重也悄悄掉了5斤。
妻子张桂兰看着他蜡黄的脸,心里发慌,可李建民总说:“再等等,模考结束就好了,别影响孩子们考试。”
他偷偷把止痛药塞进教案本,疼得受不了就吃一片,硬是撑完了所有监考任务。
6月10日清晨,李建民在洗手间突然僵住——马桶里的大便呈灰白色,像小时候玩的陶土,一点正常的黄褐色都没有。
他脊背发凉!
因为他想起之前在医学杂志上看到的内容:“大便变白可能是胆管堵了……很可能是胆管癌!”
“你又瞎吃啥了?大便怎么这样?”张桂兰进来看到,吓了一跳。
“我没乱吃东西。”李建民的声音发颤,有点惶恐地拉着妻子,“桂兰,咱去市医院,现在就去。”
当天下午,他们挂了一位专家号。
接诊的王主任听完病史,立刻开了紧急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肿瘤标志物(CA19-9、CEA)和全套肝功能。
检查结果像一记重锤砸下来,全家人懵了。
腹部增强CT显示:胆管下段可见一大小约3.2cm×2.8cm的软组织占位,边界不清,强化明显,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
MRCP提示“胆管下段梗阻,梗阻以上胆管扩张,符合恶性肿瘤表现”;肿瘤标志物中CA19-9高达1280U/ml(正常<37U/ml),CEA为15.6ng/ml(正常<5ng/ml);肝功能总胆红素飙升至186μmol/L,直接胆红素122μmol/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超过正常值3倍。
![]()
“胆管癌晚期,肿瘤已经侵犯了门静脉,手术难度很大,恐怕无法根除。”
王主任的声音很轻,却字字诛心!
“白陶土样大便是因为肿瘤堵死了胆管,胆汁没法进入肠道;黄疸、腹痛都是梗阻引起的,之前的胃镜检查只看到了胃的问题,看不到胆管的病灶。”
“他说退休要带我旅游的!他说要陪我去洱海的!怎么可能...”话没说完,妻子眼前一黑,差点晕了过去。
李建民默默地抱着妻子,眼泪无声地流下来。
他想起半年前那个周末,阳光洒在阳台上,他握着妻子的手,一笔一划在旅行攻略上圈重点:“想去云南,再去北京,最后去海南,咱把年轻时没玩的都补回来。”
可现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圈点,都成了无法兑现的承诺。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安心治病,希望妻子能陪着他走完最后一程。
一、胆管癌为何总被误诊为胃病?
![]()
胆管癌之所以容易被误诊,核心是早期症状太“普通”:
1. 疼痛位置重叠:胆管位于上腹部,癌变引发的疼痛多在剑突下或右上腹,和胃炎、胃溃疡的疼痛位置高度重合,容易混淆;
2. 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胆管癌早期只有隐痛、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直到肿瘤阻塞胆管,才会出现黄疸、白陶土样大便等典型症状,而此时往往已到晚期;
3. 检查方向偏差:患者因“上腹痛”就诊时,医生常优先考虑胃肠疾病,选择胃镜、腹部B超等检查,容易遗漏胆管、胰腺的病灶,像李建民前两次就诊都没做针对胆管的专项检查。
出现这三个信号,必须排查胆管问题:
① 上腹痛伴黄疸(眼白、皮肤发黄);
② 大便呈白陶土样或灰白色,尿色深如浓茶;
③ 体重短期内不明原因下降,伴食欲减退。
此时需立即做腹部增强CT、MRCP和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别再局限于胃肠检查。
生命短暂,不要让等待变成最后的遗憾!
“你总说等退休,等退休,可你怎么不等了……”老李摸着妻子的头发,说不出话。他的教案本还放在床头柜上,最后一页写着“6月20日,讲完最后一节作文课”,可现在,他连站着走进教室都成了奢望。
我们总爱把愿望寄托在“以后”:等孩子长大、等工作稳定、等退休清闲……却忘了健康从来不会等我们。
那些被忽略的潜在的症状和反复一直被拖延的检查,最终都成了压垮身体的稻草。
健康不是用来透支的资本,而是实现所有愿望的前提。
送给每一个珍爱生命却一直忙碌的朋友一句话:
别让“再等等”变成终身遗憾,别让未完成的约定,成为余生的痛。
愿我们都能读懂身体的警报,在来得及的时候,好好吃饭、按时检查,别让生命的遗憾,比愿望更长。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案例情节为阅读需要有加工成分,文中出现姓名为化名,非真实人物。案例只为警示,勿对号入座,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