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办学校违规上课被查处后果有多严重?远非仅仅只是通报批评那么简单。最新消息:2025年3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各地要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该《通知》通报了几起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2025年2月5日,河北省教育厅对一个市的1所学校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进行了全省通报批评,取消其三年内省级评优评先资格,省级在分配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时,对该校所在市按最低档执行。同时,明确规定,任何学校一经发现存在违规补课行为,取消学校所获省级荣誉称号。
2025年2月7日,江苏省教育厅对存在假期违规补课行为的两市一县的4所学校分别给予取消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称号、两年内不得申报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等处理。2025年2月12日,河南省教育厅对存在提前开学、违规补课问题的两个市的3所学校全省通报批评,约谈了两市分管负责人和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两市有关部门对三所学校主要负责人给予免职处理。
在现行的唯分数论招考体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应试教育下,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是学校的升学率和排名,学校评价教师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也自然是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排名,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也就自然而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了,这是基础教育一直都存在的“三部曲”。
2021年7月份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规定不得有考试排名等行为,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也是禁止学校和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这样做的出发点当然是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
与学生的压力相比,教师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的压力最主要是来自于学校对教师所授学科成绩的排名和公开。现在的学校教学评价都是直接跟教师所教学科的班级考试成绩挂钩,而挂钩的直接手段就是看所教班级学科成绩的综合排名,包括人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更多时候是直接看人均分,简单省事直观。
虽然教育部2022年印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明确提出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但在现行招考体系难以改变的大环境下,教育部的规定是很难奏效的,甚至可以说校长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通过疯狂地违规补课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并最终通过教师的教学成绩公布和排名给教师施压。
之前看到有位山东的老师发布的与此相关的信息(如下图所示),说月考结束后,校长先将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排名在学校办公群里公布让全校教师知晓,然后又将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排名张贴在每层教学楼的走廊里让全校学生知晓,最后又将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排名张贴在学校的大门口让全体家长知晓。
与基础教育存在的“三部曲”相比较,月考后校长对教师教学成绩和排名采取的“三部曲”尽显了校长的疯狂,将每位教师教学成绩和排名如此昭告天下让教学成绩和排名靠后的教师承受了很可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这不仅违背政策的规定而且还违背学校教育管理的规律。除疯狂违规上课无限延长学习时间外,公办学校校长的这种做法也是疯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