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朱忠鹤
辽金文化是辽宁主要地域文化之一,遗址众多,位于朝阳凌源的天盛号金代石拱桥是其中之一。记者在实地采访时看到,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围住,一道墙严严实实地将其保护起来。当然,从文物保护与人身安全的角度来看,这十分必要。
虽由石头砌筑,但毕竟“天盛号”已距今800余年,如遇人为损坏,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因为桥下是旧有河道,从现在的地面到旧河道有4米多的落差,一旦游客跌落下去,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除了用围墙围挡外,对这座在辽宁历史上具有建筑价值、史料价值、交通价值的古代遗址,是否还有别的方式保护,可以同时兼顾保护与活化利用、发挥出其最大的吸引力呢?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需要从其他地区已经成功的经验中找寻答案,但围起来也将慕名而来的游客挡在了墙外。
笔者之所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着实因为在实地探访后,感慨于这座金代民间石拱桥的制作精良。尽管已经过去了800多年,站在桥洞里抬头细查石块与石块之间的连接,仍会慨叹当时的工匠在拼接弯曲石材时的精益求精,以及他们在将一块块石材拼接得严丝合缝时的用心与匠心。这些慨叹,只有在现场考察“天盛号”才会更加深刻。
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终究是为了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下与未来。天盛号石拱桥不应在封闭中被遗忘,而应在活化利用中重焕光彩,让金代古桥继续诉说历史,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