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
科技园区作为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与运营一直面临着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挑战。如何破解资金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横亘在许多科技园区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随着中信建投沈阳国际软件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近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一份来自沈阳的“沈软方案”正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为东北科技园区融资开辟了一条创新路径。
优质资产奠定REITs坚实基础
2020年4月,中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启动,基础设施领域迎来融资机制的重大创新。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标志着这一改革举措进入新阶段。截至2025年9月中旬,全市场上市REITs产品已增至74只,总市值突破2200亿元,覆盖消费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资本市场对基础设施资产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沈阳国际软件园抢抓政策机遇,成为全国首单践行东北振兴战略的公募REITs,为科技园区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融资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本。
沈阳国际软件园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发展成为沈阳市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园区高度契合沈阳市及浑南区的产业规划,是“北方算谷”的核心示范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园区已吸引1748家企业入驻,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
此次首发入池的13栋产业楼宇,坐落于沈阳市浑南区核心科创板块,产权建筑面积共计20.12万平方米。这些以研发办公为主要业态的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时间均超过5年,已进入稳定运营期。
,科技园区融资瓶颈何解?“沈软方案”的突破性实践)优质的底层资产和园区管理团队20余年的丰富经验,为REITs的稳健收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盛京金控所属创投集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于2022年战略投资3.01亿元,帮助软件园完成底层资产重构与梳理,为园区的发展建设投下了“信任票”、带来了“源泉水”。
构建良性资本循环生态
中信建投沈阳国际软件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首发基金份额共计3亿份,募集资金达10.98亿元。据悉,该基金的发售,获得了资本市场高度认可,网下发售有效认购倍数达83倍,公众投资者认购倍数高达247.47倍。
这一创新融资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眼前的资金需求,更在于构建了“资本赋能-存量盘活-增量投入-产业升级-资本增值”的良性循环生态。
通过公募REITs盘活存量资产,园区能够将回收资金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同时,REITs作为长期资本工具,与科技园区运营的长期性高度匹配,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本平台。
沈阳国际软件园实践的突破性意义,不仅是园区自身的资本进阶,更是东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的重要突破。该成功案例为东北其他产业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关键路径,通过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基础设施资产转化为资本市场上可交易的金融产品,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东北优质科创资产的机会,搭建起资本与产业的有效桥梁。
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进阶之路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着眼于未来,沈阳国际软件园已于2022年启动二期——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建设,规划投资80亿元,以打造辽沈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为目标。项目全部建成后,园区物理载体将达到300万平方米,朝着“集聚3000家数字经济企业、产值千亿元”的目标迈进。
REITs的成功上市,为园区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潜在扩募资产,同时也将进一步吸引优质数字经济企业扎根成长,为沈阳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全国数字名城”提供坚实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沈阳国际软件园的实践表明,科技园区融资难题的破解,需要创新思维与金融工具的有机结合。公募REITs作为重要的资本平台,不仅能够解决资金问题,更能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园区提升运营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同类园区提供了可行范本,也为东北振兴注入了新的金融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