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上看到,隋唐更替时有一句谶语很流行:杨花开罢李花开!是唐代的花开时节和我们这时代有时差吗?李花,开花时间不是和桃花差不多吗?桃花,又是柳树的好搭档!这几年春天,扬州的游客一浪高过一浪,为的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的“烟花三月”之美。温柔的柳丝在春风中轻摇,纷扬的柳絮,如烟胜雪。“多情最是扬城柳,依旧烟笼运河堤”!
李白,对扬州是偏爱的。春天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最美的广告词。秋天,李白也为扬州写下“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可是,在扬州我找不到李白的遗迹,仅有一条“青莲巷”的名字,表达着扬州人对大唐那位狷狂诗人的纪念。
![]()
当扬州的第一朵柳絮飞舞时,整座城市笼罩李白的诗意氛围里。柳絮的追逐嬉戏,“一团团、逐对成毬”!柳絮的球球有大有小。绿色的门球场,最能体现柳絮的调皮。想抓住一朵空中的飞舞,很难。以为抓住了,摊开手掌发现,空欢喜而已。
看过最大的柳絮球,需两人合抱。那个风儿轻拂的上午,柳絮被集中到一座亭子里的一隅。看着它们像雪球般滚动,越来越大。奔跑着追逐过去,却是追不上它们的速度。终于追到它们停下的位置,惊叹于如此巨大的柳絮球。不管不顾地弯腰去抱,弄得个灰头土脸。
近些年的柳絮,比之以前少了不少。那种铺天盖地的纷纷洒洒,几乎见不到了。诗意的柳絮,其实是让很多人过敏的源头。沾落到头发、衣裙上,掸不掉拍不掉。落到脸上眼睛里,少不得痒痒难受。
![]()
其实,柳絮不是最让人难受的。悬铃木的花才是。悬铃木作为遮阴的树种,在夏天有着其它树种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悬铃木的花既不好看又没有香位。挂在树上的悬铃木果,像一只只小铃铛,挺可爱。这是悬铃木名字的来历吧。
比柳絮出现的时间稍迟点,悬铃木登场了。一阵风过,一个个铃铛样的果果,像爆开的米花,喷射出无数朵细小的缤纷,一个劲儿往人的眼睛、鼻子里钻。一旦得逞,被小花儿击中的人,便涕泗横流喷嚏连天。
扬州老城区的国庆路、广陵路、渡江路和甘泉路,曾经是每个夏天特意绕行经过的路。悬铃木树下,温度比之没有树的地方,低了好几度。人们愿意忍受每年一个月不到的花期,去享受更加漫长的凉爽。这几年,甘泉路广陵路上的树,被修剪得光秃秃的,大一点的枝芽全“一剪没”了。可惜可惜!
![]()
柳絮过了,悬铃木花没了。可是,为什么空中还有飞絮?感觉每一个飞絮,比柳絮稍大点。细细研究,此“柳絮”不是彼“柳絮”。猛一看,它们随风追逐时,与柳絮差别不大。细细抓一朵在手,便能发现些微区别。柳絮更加柔软,须须也短点,毛茸茸的手感。这时候漫天飞舞的是杨树的花,就是高速公路两边风吹时叶子发出哗哗声响的杨树。
杨树花也是絮状,毛毛更明显,能看出一根根的界限。杨絮比柳絮更有质感。它比柳絮更喜欢往人的鼻子里钻,“阿嚏、阿嚏”的喷嚏声,是杨絮最好的馈赠。
第一次见识杨絮,在一个农家乐度假村的杨树林里。地面上一层厚厚的白色“柳絮”,另我很惊奇,因为四周没看到一棵柳树。仔细寻找,地面还散落了很多的像缩微版棉桃的壳子。这是什么树的花?
![]()
举头四顾,看到有一些杨树枝上,有壳子包裹的花苞。原来,杨树也飘絮。只是杨絮晚于柳树,被错当成了柳絮。知道了杨絮,便会有心无心地关注杨树。每年的杨絮一定是漂浮在柳絮之后。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原来,李白不但为柳絮写了“烟花三月”,还为杨絮写过忧伤的文字。王昌龄被贬,比起他自己“赐金放还”,少了体面和潇洒。
天气渐热的初夏,没有春天的百花争妍。杨絮不是补缺,而是添乱。荷花池木栈道过去,有一片杨树林。最盛时,杨絮像刚刚下过大雪似的一抓一大把。伴随着红艳的石榴花,红白色的夹竹桃,单调的绿色有了多姿的点缀。地面的杨絮,却给人以错觉,以为是在冬天,大雪后百花开了。
![]()
唐人的谶语,政治味道太浓。政治不按节令出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