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扬州国庆路的喧闹,很少有人知道,往西一拐,就踏进了一段泛黄的金融传奇——新盛街。这条不起眼的街道,曾是扬州的“金融心脏”,掌握着整座城的财富命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银行与钱庄沿街林立,盐商的巨额白银在此流转。若在黄昏时分闭眼细听,仿佛仍有银元叮当、算盘轻响,那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繁华回音。
![]()
交通银行旧址依然矗立。1936年立起的罗马柱虽已斑驳,气派犹存。隔壁钱庄门楣上,“生息资本”四字石刻清晰如昨,每一笔都刻着老派商人的智慧与野心。
这里的建筑会说话。欧式拱窗嵌在中式青砖间,巴洛克雕纹缠绕传统祥云。它们不只是建筑,更是当年银行家审美与身份的无声表达。
![]()
88岁的李奶奶从小在这长大。“那时的银行职员,个个西装笔挺。黄昏时分,整条街回荡着清脆的皮鞋声,那才叫体面。”
老扬州人之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初夏梧桐飞絮时,老人们会指着某棵树说:“这下面,当年可埋过金条。”战乱年代,财富以最原始的方式,藏匿于最熟悉的街巷。
有些习惯已融入血脉。老银行家的后代笑着说,家里老人至今点钞手法专业,票据整理得一丝不苟。江家祖宅仍保留着钱庄柜台,第三代传人多次婉拒收购:“这不是古董,是我们三代人的记忆。”
![]()
清晨的新盛街最有韵味。送奶车的铃铛声与零星脚步声交织,恍然间,与百年前银行职员匆忙的上班路重叠。这里没有网红店的喧嚣,只有历史在砖瓦间静静呼吸。
来新盛街,不妨用手触摸青砖的纹理,仰头感受罗马柱的沧桑。那些藏在细节里的体面与坚守,是民国银行家留给这座城市最温柔的馈赠。
![]()
如果你也喜欢这样有温度的老街故事,欢迎关注@时光故事馆。下一站,我们将走进国庆路,原为扬州城墙基址,民国改建为马路,沿街梧桐与老店构成城市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