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纽约市长选举,搅动的不只有美国本地政坛,连一万多公里外的印度都跟着情绪起伏。佐赫兰·马姆达尼,这位年仅34岁的“印度裔”“穆斯林”“进步派”一上台,印度国内立马炸了锅,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印度骄傲”,媒体直接给他贴上“软实力胜利”的大标签。
但这波“民族荣耀”还没热透,他当年怒怼莫迪总理的言论就被翻了出来,场面瞬间反转。褒奖变批判,掌声变咒骂,印度网民的情绪转变,几乎比选票还快。
![]()
这事背后,不光是情绪翻车,更是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的错位照进现实。
“印度之光”?更像“纽约制造”
马姆达尼虽然是印度裔,但出生在乌干达,母亲是宝莱坞名导米拉·奈尔,父亲是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人类学与政治学教授。
这家庭配置,怎么看都不属于那种“白手起家”的移民奋斗路线,他从小接受的是美国教育,成长轨迹也彻头彻尾是美式的。
![]()
他真正扎根的是纽约的社区政治,他从底层社区组织干起,后来投身进步派运动,政治理念左得很,主张高税收、公共住房和警察改革,跟印度保守政治完全两码事,他的第一身份,是纽约人是美国政治家。
他的竞选团队也很懂包装,演讲里引用尼赫鲁,庆祝时搞了个宝莱坞风格派对,这些文化符号摆出来,看着像是对印度文化的致敬,其实更像是精准营销,主要是争取南亚裔和多元选民的好感。在纽约这个族裔拼盘里,这种“文化一点点”是很实用的政治策略。
![]()
但所有这些,都没有改变一点:马姆达尼从未把自己当作“印度派来的使者”。
他的政治议题与印度内政毫无交集,他也没兴趣去迎合印度主流舆论的期待。他做的是纽约市长。
印度的自豪来得快,翻脸也不慢
马姆达尼刚赢的时候,印度那边真是把他捧上了天,不少媒体直接把他胜选当成“印度人在美国的又一次胜利”,社交平台上“印度骄傲”刷屏,不少政客和明星也跟着点赞。
![]()
可是这种情绪,一旦遇到现实中的政治立场冲突,就很容易破裂。马姆达尼过去的一些言论被翻出来,他曾公开抨击莫迪在2002年古吉拉特骚乱中“犯下战争罪”,还多次批评印度政府对穆斯林社群的压制政策。
在印度目前的政治氛围下,这种说法简直是“政治禁忌”,莫迪的支持者立马炸锅,很多人当即从“为国争光”转为“背叛民族”。
一位印度议员甚至公开表示:“这种人不配在我们国家被称为印度裔。”社交媒体上也开始出现大量攻击马姆达尼的言论,有人指责他“吃着印度的名声,干着反印度的事”,还有人要求剥夺他的“印度身份”。这场反转就是因为印度社会自身对“认同”的设定出了问题。
![]()
很多人不愿接受一个事实:即便他是印度裔,也不代表他认同印度当前的政治路线。
在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身上,国籍和血统早就脱钩了,他们的价值观和政治归属感,早已和父辈不一样了,印度部分舆论仍在用“种族认亲”的方式来看待海外族裔,但现实已经不是那个逻辑。
身份这回事,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含义
在纽约,马姆达尼的“印度裔”身份是加分项,尤其对南亚裔移民群体来说,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认可。
![]()
他的“穆斯林”身份也在多元化选民中获得不少支持,对很多少数族裔来说,他代表的是“我们也能坐上这把椅子”的希望。
但在印度,情况刚好相反,穆斯林身份在印度长期被边缘化,加上马姆达尼对莫迪政府的批评,直接踩到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雷点。
同样的身份标签,在不同的政治语境中,有时候能加分,有时候反而变成“原罪”。
对印度来说,这事其实是一次集体错判,把海外族裔的成功全盘当作“母国荣耀”,本身就有点投射过度。马姆达尼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他在纽约这个城市打拼出来的结果。
![]()
印度如果真想靠软实力赢得国际尊重,更关键的是要在制度、文化、社会治理这些方面让世界信服。靠贴标签和情绪共振,只能短期热闹,扛不起长期影响。
马姆达尼的例子,正好也提醒了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全球化中寻找自身定位的国家。
全球化让身份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可能再用“是哪国血统”来判断的政治立场。简单地把海外成功人士当作“民族代言人”,不仅容易尴尬,还可能在关键时刻翻车。
![]()
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这道题没那么简单
马姆达尼这场风波,不只是印度和美国之间的情绪碰撞,更是全球身份政治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跨国流动变得常态化的时代,一个人可能既是乌干达人后裔,又是印度血统,同时是美国公民,还可能是穆斯林、左翼……身份不再单一,认同也不再稳定。
放在外交和国际舆论的语境中,这个问题就更明显了,很多国家还在用“血缘决定忠诚”的老思路去看人,动不动就把某个海外成功人士当作“本国子弟”,但现实往往不配合剧本,马姆达尼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
对中国来说,这种现象也值得警惕,我们可以为华人华侨的成功感到欣慰,但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的成功是个体奋斗的结果,不该被当成国家成就的“展示柜”。
马姆达尼的胜选是纽约的事是美国的事,他的支持者、批评对象都在美国。他的身份标签,在纽约能帮他选票翻倍,在印度却可能招来咒骂。
![]()
这种反差,本身就说明了一件事:全球化时代的身份,不是贴一个标签就能定性的。
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印度欢了一阵,骂了一波,最后却发现这场情绪潮跟他本人关系并不大。他没主动向印度道贺,也没说过代表印度人,最后也是印证了他是纽约的市长,并不是印度的代言人。
信息来源:
印度政府不喜欢的印度裔政客:纽约新市长引发全球关注
2025-11-07 07:34 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