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创造性结合,中国将“绿富同兴”方案带到世界

0
分享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当地时间11月10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军在巴西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三十次会议(COP30)“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主题边会上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性地将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书写了“点绿成金”“绿富同兴”的生动中国故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2021年,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探索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以及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新型扶贫模式,中国蹚出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生态脱贫道路。

胡军介绍,“护绿换金”强调守护和增加绿色即创造财富,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前提,通过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政策激励等方式,直接获得经济回报,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中国很早就开始探索生态保护补偿,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目前,中国已有20多个省份签订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涉及长江、黄河等多个跨省流域(河段)。到2027年,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成,各地基本建立覆盖辖区内重点河流的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草原、大气、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态环境要素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得到有益探索。

边会上发布的《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中国的中央财政针对生态补偿力度持续加大。从2013年到2023年,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由423亿元增加到1091亿元,累计投入7900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从2015年的12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67亿元。

胡军说,“聚绿成金”强调发展绿色产业即创造财富,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延伸产业链,放大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跨越,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中国大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业。据评估,2024年,大兴安岭森林碳储总量约17.2亿吨,碳汇产品销售累计突破6000万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达到8021.44亿元。

“借绿生金”强调发展绿色市场和绿色金融即创造财富,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金融创新,推动生态资源参与市场流通,形成“资源到资产”的转化链条,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4.1万亿元。中国正在探索推进林权、水权、碳汇等权益市场交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胡军表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不仅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始终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比如,中国承建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满足阿联酋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为阿联酋减少240万吨碳排放;中国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非洲国家共筑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

在能源方面,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新增的585吉瓦装机容量中,中国贡献了近64%,占比最大,并指出“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7036文章数 5937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