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1月11日电 记者手记:城市更新,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李坤晋、李宇佳
走进位于辽宁鞍山的千山湾公园,湖面波光粼粼、栈桥人影绰绰,一片闲适之感。开园刚刚半年,这里就凭借秀美风光收获了周边百姓的无数称赞。而在过去,这里却因行洪能力不足多次发生洪涝灾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2023年以来,鞍山以PPP模式启动千山湾防汛工程,修建起连接河两岸的交通要道,还通过疏浚清淤、修建水坝等方式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在保证行洪功能的同时,搭建的栈桥观景台和滨河绿道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放松的亲水空间。
千山湾工程正是鞍山从“钢都”向“宜居之城”转型的生动案例。
“如今桥梁的防洪标准从三十年一遇提升为百年一遇。”鞍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蒋大鹏说,未来还将利用河岸30至50米不等的荒废闲置滩涂地,建设改造成体育健身场地和生态水岸,让城市更新实现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钢都”一词,常给人以厚重之感。在鞍山,人们总会想到鞍钢这一“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工厂里高炉耸立,炼钢时钢花四溅。这里创造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多项第一。工业的辉煌过后,市政设施老化、功能匮乏等普遍性问题正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显现。据了解,鞍山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和燃气管网占比较高,存在安全隐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为增强城市安全韧性,鞍山抓好“里子”工程。从2021年开始,全市开展燃气、供水、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改造,5年来累计完成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近1500公里,排查整治隐患燃气管网近70公里,全部更换老旧灰口铸铁管网536公里,有效避免了地下管网带病运行。
从“钢都”到“宜居之城”,鞍山走的不仅是一条改造的路,也是一条创新的路。
立冬时节,记者漫步在东宾特色休闲文化街区,扑面而来的百年历史感让人着迷。在路两侧黄色秋叶掩映下,99栋单体独栋历史建筑完好保存,走近细看,一家家精致的特色餐饮店“藏”在其中。居民楼两侧,艺术装置随处可见,巨大的“第一炉钢”墙绘下,非遗社区广场人来人往。
“我们把‘微改造’理念贯彻在休闲文化街区建设过程中,利用闲置空间,尽可能保留建筑和街区原貌,让老街区有新景、有新意。”铁东区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帅文说,这个始建于1919年的文化街区,现已成为游客来鞍山Citywalk(城市漫步)的首选地。
“钢都”虽老,却也有年轻的一面。在工人街青年巷,网红墙绘“蔷薇姑娘”随季节“换装”,通过艺术形式让老工业基地的厚重历史与时尚活力持续共振;城市文化共享空间——山剧场人头攒动,除了咖啡餐吧和文创售卖,还有脱口秀、评书、相声等演出。
“我们通过普惠剧场这种方式,有效弥补了街区文化资源不足的短板,吸引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参与其中,让文化成为连接城市记忆与青春活力的独特纽带。”山剧场运营负责人高翔说。
鞍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于德忱表示,未来鞍山将持续聚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同时在城市更新中推进降碳、减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脉和风貌特色,推动鞍山向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迈进。(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