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6开门红观察:讲不清的分红,离不开的“老办法”

0
分享至




“北京首曝单日销售额2亿!”

“江苏24小时预售3亿!”

当一家长期以个险能力著称的头部外资寿险公司,在11月拉开2026年“开门红”序幕后,旗下多家主力分公司的业绩战报便迅速刷屏代理人们的朋友圈。

无论是惊叹于曝出的惊人业绩,还是抱怨“行业怎么老是怎么卷”,都无法阻拦市场在热议纷纷中的战火重燃。随着主力公司纷纷加入,这场行业标志性的“开门红”战役,已全面打响。

尽管近年来“淡化开门红”的呼声不绝于耳,不少险企也屡屡表态,但围绕新年开局战的集中营销,依然有着强大的路径依赖与现实需求。更何况,各家险企的实际经营动作、营销节奏和资源投入,无不诚实地表明,“开门红”仍是难以撼动的核心战役。

如同电商领域的“双十一”,“开门红”早已成为行业一个既定事实与内在必然。这场战役既关乎企业至关重要的财务数据,也深刻影响着其内在的“精气神”——既是实力的彰显,也是面向市场和队伍的形象展示。

因此,无论从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还是保险公司的年度预算来看,此时都是打响年度营销重头戏的最佳时点。这是主流公司的战场。

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8月底,预定利率再次下调。在经历了一轮“炒停售”的热潮后,9月寿险公司偃旗息鼓的背后,实则厉兵秣马,已纷纷为这一场真正的行业性“会战”筹备粮草。

随着普通人身险产品进入“2.0%”的低利率时代,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传统固收型产品的市场空间已日益逼仄。行业延续了两三年的产品策略惯性,也已走到尽头。在2026年“开门红”这一关键节点上,业界共识愈发清晰:似乎除了分红险,行业别无选择,更无侥幸可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分红险“开门红”战役,必须硬着头皮顶上去。

如何打好这场分红险“开门红”?各方策略侧重不同:有的强调投资能力,有的突出公司实力,有的则依托经营传统……

然而,回归到集中销售的现实,显然还是将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先用起来。于是,业务抢跑、宣传造势、大单贺报、增值服务等熟悉的手段再度密集登场,甚至部分大公司又出现了“预存金礼遇”的返点杀手锏传闻。

但无论如何,真金白银的保费收入最能直接提振自家队伍的信心与士气,同时也必然加剧竞争对手的焦虑与紧迫感。

据多方交流,从11月初至12月初,主要险企的个险渠道已相继启动2026年“开门红”战役,银保等渠道也将很快跟进。

这就是真实的“开门红”景象,本质就是一场激烈的资源与速度之争。

1

-Insurance Today-

开门红战役打响

这是一次集体行动

产品都挂上了分红字样

快返快领依旧是王道

与过去两年“雷声大雨点小”的分红险转型呼声相比,2026年的“开门红”终于呈现出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无论大小公司,几乎都将分红险定为主打产品,陆续推出的年金险、终身寿险等产品也清一色地冠以“分红型”字样。这使得2026年“开门红”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分红险主导之战。

这一点在具体数据中得到印证。

例如,近日某头部外资险企北京分公司流传出一份保费榜单,其500万以上的30多张大单所涉及的6款产品,无一例外全是分红型产品。

纵观其他巨头险企推出的“开门红”主力产品,传统固收型产品已非常少见。这无疑表明,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跟随,一场围绕分红险的全面会战,拉开帷幕。

过去两年多,行业对分红险的推广始终显得犹豫不决,甚至名实不副,但面对本轮“开门红”,各家险企也并非没有准备。尤其是在普通型人身险利率连续三年三次下调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在全力营销传统固收类产品、竞夺最后市场价值的同时,也不得不以各种姿态——或未雨绸缪,或被迫应对,或果断转向,或步履维艰地布局分红险业务。

2025年9月,行业预定利率正式下调至2.0%,分红险保证利率也随之降至1.75%。当月月底,分红险总保费增速已攀升至12.7%,几乎与传统寿险增幅持平。无论是个险渠道还是银保渠道,分红险期交新单业务均实现显著增长。除部分长期经营分红险的公司外,多家大型险企也初步完成了渠道层面的分红险经营过渡。

然而,在分红险被一窝蜂上架的同时,市场对其态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割裂。不少从业者仍对当前分红险的前景持悲观看法;部分公司在10年期国债利率趋于稳定后,策略上也出现摇摆;更突出的是,关于分红险应如何向客户讲解、如何建立信任,行业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

无论是强调公司实力,还是宣传投资收益,与过去固收产品“以写入合同的收益锁定未来不确定性”的话术相比,都显得说服力不足。因此,多数险企仍沿用“快返快领”的旧有策略,仅将分红包装为一种提前“返本”或增强流动性的手法。

于是,与昔日的固收产品一样,“返本时间”再度成为分红险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手段。

银保渠道普遍主打3-5年回本,个险渠道多为5-10年。加之不少年金产品设有5年交费期满即可领取年金的条款,这种“快返+快领”的模式,实质上重塑了分红险的产品形态,令之突出短期流动性,以迎合当前市场的营销偏好。

然而,分红险的真正价值本应源于长期持有所带来的复利效应与红利累积,无论对消费者还是保险公司而言,皆是如此。

《今日保》召开的一次内部沙龙分享会上,一位出身头部公司既做过总精,也管过队伍的高管曾直言,不建议做短期分红险,这对客户和企业都将是一场“灾难”。

2

-Insurance Today-

讲不了分红怎么办?

不确定性的部分咋说?

增值权益大比拼,从柴米油盐到海景社区

“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这句看似玩笑的“废话”,实则道出了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同理,“分红险一定要有分红”也是产品成立的根基。

然而,正是“分红”本身的不确定性,与市场长期以来习惯于“确定性收益”的营销模式形成了根本冲突,这构成了当前分红险营销面临的最大阻碍。

尽管从理论上讲,分红险的浮动收益设计有望提供高于传统固收型产品的收益水平,且市场传闻中“3.2%”的演示利率上限,也显著高于当前固收类产品“2.0%的预定利率”。但分红险的实际市场表现仍面临两大现实挑战:

一方面,行业长期受困于“分红实现率”参差不齐、实际收益表现模糊的困扰;

另一方面,分红险的真实收益与分红能力,通常需参照“保额”而非“保费”进行衡量,并且依赖于长期持有与时间积累才能充分体现。

这导致近两年的分红险客户很难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相较于此前承诺确凿的“3.5%”、“3.0%”等利率,眼下分红险所讲的“收益”故事,显得尤为飘渺和苍白乏力。

从实际来看,当前分红险的营销话术大多流于表面:或空洞地罗列股东背景与投资业绩,或重复传统的“寿功”逻辑,强调养老、教育等长期规划。这类话术与客户做出购买决策所需的具体价值和确定性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认知距离。

客观而言,随着产品推进与经验积累,可观的分红收益和市场对产品的认同都将逐步建立。但这对于当前2026年的“开门红”营销而言,远水难解近渴。眼下,行业仍不得不优先依赖那些已被验证的“传统经验”。

于是,各大公司,尤其是传统巨头的个险渠道,在“开门红”启动后,依旧是一场接一场地召开产说会,各式各样的“客户回馈”活动也琳琅满目地铺开。而银保渠道同样不甘示弱,部分银行网点甚至堆起了如小山般的柴米油盐、面粉鸡蛋。毕竟,与分红那不确定、难有实感的收益相比,这些实实在在的礼品更能让客户眼见为实。

相较于面向普通客户的常规营销,行业对高净值客户与大额保单的争夺,必然要求与之匹配的高端增值服务。

近年来,随着“保险+康养”生态模式的持续迭代,在养老社区入住权等热门模式之外,各类分层、多样的养老服务与健康管理权益,已系统性地与不同产品、保费及客户层级相挂钩,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丰富的场景化营销与客户深度经营模式。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高净值客户的大单竞争中,代理人通过邀请客户亲身体验公司的养老社区、康养设施,并将各类线下活动与营销方案深度结合,正逐渐成为2026年“开门红”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趋势。

部分公司甚至针对具备更高资产实力的客户,组织跨省参观海景康养社区或酒店式旅居项目,将旅游体验与保单推动融为一体。

然而,这类高度依赖资源与服务的竞争方式,本质上与分红险本身的收益逻辑关系不大。

3

-Insurance Today-

两强相争

谁才是分红险开门红的主力军

个险的节奏与传统

注定承载了更多的期待

尽管增值服务竞争日趋白热化,各类“返点”、“返佣”传闻也此起彼伏,但不管是对保险公司还是对渠道队伍,在这场充满未知的分红险“开门红”中,先让开门红“红”起来,才是最重要的。这是行业的共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充满未知与不确定性的分红险“开门红”,也正是渠道、队伍与经营模式一次重要的“正名”机会。特别是对再度陷入“第一渠道”之争的银保与个险而言,更是一次在分红险战场上正面交锋的关键节点——究竟谁能真正担当“首席”之位,或许将在此一见分晓。

由于在新单规模与增速上遥遥领先——尤其是个险渠道前9个月新单保费仍深陷负增长——银保在2025年重新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分红险领域,截至2025年9月,个险渠道仍保持领先优势,其存量规模超3900亿元,高于银保渠道约3100亿元的水平。在新单方面,尽管个险整体保费规模低于银保,但其期交新单达1550多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3倍,表现明显优于银保渠道不足900亿元的期交新单。

同时,回顾近年来的推进力度,个险在分红险上展现出的坚定决心与投入力度有目共睹。这使其依然稳居长期分红险的主导渠道,并持续彰显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当然,如今的“开门红”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银保与个险对险企而言确实承担着不同的作用。银保渠道仍依赖大量趸交型、短期型产品,在开门红期间快速聚拢资金,并维持银行网点与客户关系的稳定。而个险渠道则需通过高频次的客户拜访、活动组织等方式,带动队伍情绪与节奏,保持与客户的深度触达与黏性。

然而,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个险与银保不得不直面更为激烈的客户资源争夺。此时,各方唯有凭借自身在分红险经营上的真功夫,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证明其渠道价值。

可以看到:

在当前金融业转型的背景下,银行机构及网点员工面临较大的收入压力,这使得他们对保险代销业务表现出更高的迫切性。在2026年“开门红”筹备阶段,多家银行传出加强分红险营销培训的消息,甚至有银行员工抱怨“网点没日没夜地要我们卖保险”。

个险方面,尽管整个渠道同样承压前行,但“开门红”本就是其多年沿袭的节奏——分红险不得不推,开门红也不能不打。因此,个险更倾向于在传统程式中稳步推进:从产品训练到人员增募,从政策配套到组织激励,一切都按既定的节奏全面启动、有序铺开。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9月,行业营销人力规模环比回升2.38%,已逼近260万人。某行业巨头也传出三季度代理人数量净增长1.3万的信号,并正着力构建百万级兼职营销队伍。

队伍在集结,产品已就位,“开门红”的氛围,自然随之而来。一时间,各类启动会、动员会、誓师会的画面,以及产说会、创说会、客户活动的视频图文内容,再次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尽管保险公司总部层面大多保持低调,却难抵这一传统节奏的强大惯性——对分支机构、一线团队和广大从业者而言,这种仪式感与声势,或许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后记

“开门红”夹缝中的求生者们

当前,对“开门红”批评最为激烈、反感最为明显的,是一批相对年轻的保险经代从业者。在公众号、小红书以及各类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具有经代背景的博主纷纷发声,指责“开门红”是行业“毒瘤”,称其充斥着洗脑、土味营销和不专业的行为。

某种程度上,这类批评并非全无道理。但从另一角度看,保险经代似乎也在逐渐被“开门红”这一传统节奏边缘化。

从近两年的市场情况看,“报行合一”政策在经代渠道落地后,如今的“开门红”越来越缺乏经代机构的参与色彩。无论是传统大型线下经代机构,还是一些新近上市、声量较高的经代公司,在难以获得理想费用支持的情况下,已很难在这一传统营销旺季组织有效的集中营销。

与此同时,经代渠道也在逐步调整节奏,将发力点转向营销淡季。例如在“开门红”完全结束后的二季度,经代渠道正成为不少公司填补长期保费缺口、试点新型产品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个险渠道相对薄弱的企业,仍需要与经代机构“抱团取暖”,保持业务的稳定性。

不过,自2024年以来,经代营销人员——特别是高绩效人员——流失严重,其中不少转战香港保险市场,并带走了大量客户资源。从经代市场整体来看,尽管其尝试在淡季寻求突破,但根据近两年的观察,这种季节性调整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其生存困境。

多年的行业经验表明:

只有集中的资源投入和强有力的市场推动,才能带来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政策与激励措施,并以此有效带动与刺激市场情绪。淡季看似避开了激烈竞争,但缺乏竞争氛围的市场往往也意味着客户需求疲软,难以形成真正的业务增长点。

必须承认,分红险在当前阶段格外需要保险功能之外的吸引力,如增值服务与生态资源,而这恰是多数经代机构难以企及的。

但如果能在夹缝中维持一定的节奏,或许已经是最务实的选择。这其实也是大多数没有队伍的企业的现实选择。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腾讯企鹅号 | 新浪微博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站 | 快手 | 西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本3.1万人连署抵制aespa!宁宁1旧照挨轰「撤出红白」

日本3.1万人连署抵制aespa!宁宁1旧照挨轰「撤出红白」

ETtoday星光云
2025-11-18 10:50:08
全运会|“大湾鸡”和机器人的百米对决,谁赢了?

全运会|“大湾鸡”和机器人的百米对决,谁赢了?

澎湃新闻
2025-11-18 09:51:18
中国人玩阳谋多牛?中储粮以一敌四,戏耍国际四大粮食商!

中国人玩阳谋多牛?中储粮以一敌四,戏耍国际四大粮食商!

遇见洞见
2025-11-10 20:20:03
矢野浩二发文:永远支持一个中国

矢野浩二发文:永远支持一个中国

新京报
2025-11-18 20:28:44
他只活了42岁,却影响亿万青年

他只活了42岁,却影响亿万青年

最爱历史
2025-11-17 19:13:19
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致4人死亡,挂牌督办!

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致4人死亡,挂牌督办!

中国基建报
2025-11-18 14:23:14
上海黄浦江中发现人棍女尸,四肢头颅都被砍断,腹中怀有九月男胎

上海黄浦江中发现人棍女尸,四肢头颅都被砍断,腹中怀有九月男胎

奇闻故事汇1989
2024-11-15 21:35:03
iPhone16Pro价格大跳水,突降2550元,比iPhone17还便宜

iPhone16Pro价格大跳水,突降2550元,比iPhone17还便宜

北境不忘
2025-11-18 11:40:05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一口娱乐
2025-11-12 12:40:48
泰国王后来中国,8套造型美炸,泰王当陪衬!她凭什么坐稳正宫?

泰国王后来中国,8套造型美炸,泰王当陪衬!她凭什么坐稳正宫?

商务范
2025-11-18 15:00:58
船记:哈登三分绝杀明显被犯规但没哨!登哥气的跳脚裁判直接无视

船记:哈登三分绝杀明显被犯规但没哨!登哥气的跳脚裁判直接无视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18 10:54:16
场均42.3分!李悦洲轰全运前无古人数据!浙江给足球权培养吧!

场均42.3分!李悦洲轰全运前无古人数据!浙江给足球权培养吧!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18 20:12:31
做大做强绿色发展引擎(评论员观察)

做大做强绿色发展引擎(评论员观察)

人民网
2025-11-18 06:11:19
日本高官刚抵京,美韩就连夜撤援,赖清德:大陆求你有大国风范!

日本高官刚抵京,美韩就连夜撤援,赖清德:大陆求你有大国风范!

靓仔情感
2025-11-18 14:39:38
美国驻日大使发表涉华言论,外交部回应!

美国驻日大使发表涉华言论,外交部回应!

占豪
2025-11-19 02:30:29
儿子在家啃老十年最后割腕自尽,父亲打扫房间发现存折余额崩溃了

儿子在家啃老十年最后割腕自尽,父亲打扫房间发现存折余额崩溃了

兰姐说故事
2025-03-10 20:00:10
妻子晋升后提出离婚,我收拾行李赴中央任职,再见面她懊悔我畅快

妻子晋升后提出离婚,我收拾行李赴中央任职,再见面她懊悔我畅快

云端小院
2025-11-18 10:52:13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做到了这四个字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做到了这四个字

洞读君
2025-11-18 18:30:03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阿器谈史
2025-11-12 17:24:46
北京8条公交线路拟调整!这几条涉海淀,征求意见中——

北京8条公交线路拟调整!这几条涉海淀,征求意见中——

北京海淀
2025-11-18 16:50:22
2025-11-19 04:19:00
今日保 incentive-icons
今日保
聚焦保险人与事思辨发展道与理
4712文章数 90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数码
时尚
健康
艺术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华为MatePad系列平板“PC多屏协同”功能正式回归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艺术要闻

你绝对没见过!黎雄才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军事要闻

日媒扬言要"击沉福建舰" 专家:玩火自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