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中国旅游协会组织开展“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征集和评审工作。最终,经专家评审,推荐20个“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
10月30日,非遗旅游融合创新交流活动在河北唐山举办。“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在活动上带来案例精讲,山东省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副总经理赵秀真以《枣庄“船妹子”:以船为脉的非遗沉浸之旅》为题做案例分享,现刊发现场视频及全文如下:
一、项目背景

大家知道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在不断改变,以前是“走马观花”,现在是“沉浸式”的体验。特别是年轻人对于国潮、沉浸式场景体验越发喜欢,这样为非遗和文旅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现在很多地区依然存在着“重陈列、轻体验”问题,不仅浪费了非遗资源,对于当地旅游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
![]()
枣庄有非常雄厚的非遗资源、旅游资源。像皮影戏、柳琴戏、鲁南大鼓,还有台儿庄古城、铁道游击队等景区,我们为了破解非遗和旅游融合的难题,枣庄市依托台儿庄古城庞大的客流量,以“摇橹船”为载体,向游客展示、讲解非遗技艺,并引导游客上岸之后到非遗体验场所进行亲身体验,这样形成了良好的业态协同效应。台儿庄古城非遗之旅,也入选为2023年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
二、案例简述

首先,我们打造以“摇橹轻歌+文化讲解+非遗演艺”三位一体的特色服务模式。依托的是43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船妹子”,她们秉持的服务宗旨是“传递开心、传递快乐”。在我们30华里的水上给游客摇船、讲解,还能把我们非遗曲艺进行展示。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沉浸式的游览体验。“船妹子”在游览的过程当中,不仅给游客演唱具有我们当地特色的歌曲,还可以表演非常经典的柳琴戏片段,可谓是“一船一路皆文化、一橹一歌皆故事”。
这是“船妹子”给游客划船过程当中唱的小段。(视频播放)。
这是“船妹子”在游船上为大家演唱的我们当地的歌曲。近年来,我们也是持续在不断创新,像我们现在也是开发了水上的研学、水上婚礼,在持续做“游船+”的文章,丰富了文旅供给。大家看到的就是水上婚礼的视频,广受年轻人的喜好。(视频播放)。
三、经验做法

首先,人才培育这块。新员工入职之后,有三位一体的培训,首先为期15天的基础技能的培训,主要是划船的技术和服务技能这一块。其次文化素养,为期10天的系统教学,包含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还有30余项非遗的背景知识,也会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为我们进行现场授课。最后是我们今年刚新增加的五天品牌传播的培训,主要在我们船脉非遗IP理念理解上,以及我们怎样拍短视频,在直播当中有哪些技巧,这个视频是李老师在给我们做非遗柳琴戏的培训。
![]()
除了培训之外,我们还有比较完善的考核机制,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期考核在每年的11月份。我们对船妹子进行多维度的考核。首先是她们的划船技术、讲解水平,再有应急事情的突发处理,最后还有才艺的展示。大家看到这个视频,是我们2024年考核时的一个片段(视频播放)。从这个视频当中大家可看出我们“船妹子”的多才多艺。
![]()
场景融合。结合古城水多、船多特色,我们将非遗演出放在水上游览过程中。山东快书、鲁南大鼓,与我们古城古建筑多维联动,打造沉浸式的感观体验,使千年大运河从游览线路升级为流动的非遗舞台,这样展现了地域专属性与文化的真实性,更加强化了运河文化活化石的品牌定位。大家看到的这个视频就是我们船上进行非遗的演出。(视频播放)。
![]()
多感联动。我们突破单一观赏模式,让游客在船上可以听曲、可以观赏水上的风光,下了船之后可以体验枣庄辣子鸡、菜煎饼这样的非遗美食。还可以去体验扎染、鲁班锁的技艺,从看到听,从亲手摸到亲口尝,可以说非遗体验已经贯穿了整个游览过程,这样延长了游客在古城的停留时间,最后增加了他们的消费。
![]()
文化共生,串联多元遗产脉络。“船妹子”划船过程中加入了三大文化的讲解。联动了十大主题街区,整合水上演出,陆上非遗集市,还有夜间展演,呈现文化内涵与当代活力。
![]()
![]()
运营这方面,我们今年注册了枣庄台儿庄古城摇橹船官方抖音号,每天开展不少于6小时的直播,每周至少要发布一个视频,我们也会结合节假日的一些专项活动做一些专场直播。
![]()
线下,逢年过节我们结合节日特点,在码头上做一些风情展示,与游客进行互动。今年我们还开通了“永浴爱河”这个航线,大家知道平时坐船只能坐,这个航线上游客不仅能坐船,还可以亲身体验怎样划船,沉浸式的体验到了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的一个独特乐趣。
![]()
四、创新亮点

展示模式新。我们“船妹子”在摇橹的过程中即兴演唱、实时讲解,打破了舞台的边界,使非遗成为游客游览过程当中不经意感知的日常风景,从文化标本到情景要素进行了活态转化,提升了文化传递的自然性与感染力。这是“船妹子”在给游客演唱非遗柳琴戏。(视频播放)。我们以水上的非遗体验为起点,空间上连接起水上和陆上,时间上是日夜互补,晚上游客可以在我们船上看非遗演出。(视频播放)。
![]()
除了这些非遗的演出,我们还有非遗的手作,大家看到的图片就是孩子们在体验扎染,自己亲手制作香包,还有学习皮影戏。
![]()
在资源整合上我们也进行了创新。我们是以“船妹子”为文化纽带,将我们文化与品牌进行塑造,可以说打造了枣庄乃至山东省独有文化标识,实现了非遗保护、旅游升级与地方文化传播一个多元共赢。
![]()
五、效益价值

1、社会价值。“船妹子”水上游览载体,提升了非遗传播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增强公众情感认同与传承意识,也为区域性非遗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现在我们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学校,孩子们对于非遗非常感兴趣,也是为我们传承提供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
![]()
2、经济价值。2024年接待游客685.67万人次,2025年春节是85.62万人次,截止到刚刚看了一下后台数据,截止到今天上午9点的数据,我们今年接待游客量是641.9万人次。再说一下我们游船收入,游船我们2015年营收是220万,2017年1300万,2024年4500万,可以说增长幅度也是非常大的。
![]()
3、传播价值。通过主流媒体宣传、自媒体矩阵的推广,还有专题活动策划,强化了枣庄旅游品牌的形象。
我们的服务模式也受到了游客认可,荣获2021十大年度国家IP文旅赛道金奖,游船服务被称为2020年度山东知名品牌、山东巾帼文明岗、山东省青年创新突击队等荣誉称号。还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五一乐三天”“中国城市春晚”等节目。
![]()
跟着“火”的还有运河非遗文创产品。我们现在已经研发了600余款文创产品。“梦的礼物”这个文创品牌年销售额达到了1500万元;孵化的“布染凡尘”,获得了公益美术协会大赛的银奖,还有“枣庄石榴裙”在悉尼中国文化交流中心进行亮相,并获好评。
![]()
除此之外,我们与法国的塞纳古堡景区缔结为友好姊妹景区,举办了两届“美丽中国年 寻梦台儿庄”春节文化活动。通过非遗演艺与项目体验,向法国民众展现中国文化魅力,践行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
优化提升无止境,创新传承在路上,下一步立足三大方向,创新求变:
![]()
1、服务提质。定期开展特色演艺培训,邀请文史专家、非遗传承人授课。
2、传播升级。开发非遗数字体验官计划,扩大品牌影响力。
3、业态焕新。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街区和文旅短剧中心,从而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再上新的台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