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俄罗斯一枚导弹砸向了乌克兰第聂伯市。
这枚被普京在电视上吹得神乎其神的“榛树导弹”,号称是最新中程弹道导弹系统,速度快得堪比高超音速,还能扛核弹头,西方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
当时普京的发言确实挺唬人,他明确表示这次用的是非核弹头,就是想测试实战效果,报复乌克兰之前用美英远程导弹打俄罗斯本土。
导弹从阿斯特拉罕州发射,飞了几分钟就命中目标,带着六个弹头,每个弹头里还
有六个子弹药,可实际效果呢?没造成多大爆炸,就是碎片散开伤了些人,毁了几栋建筑。
![]()
普京高调晒的“新导弹”,原来是旧货翻新
本来以为这“榛树导弹”真是俄罗斯憋出来的黑科技,结果专家们一扒,全是老底。
奥斯陆大学有个叫法比安・霍夫曼的防务研究员,直接戳破了真相,这玩意儿根本就是基于RS-26“边界”导弹改的。
RS-26导弹早就在2011年就生产了,2012年还测试过,重量36吨,射程能到5800公里,既能装核弹头也能装常规弹头。
后来俄罗斯在2018年一门心思搞“先锋”高超音速滑翔器,就把RS-26的研
发给停了,现在不过是换了层涂层,加了点小升级,就换个“榛树”的新名字出来吆喝。
![]()
这波操作真有点让人看不懂,霍夫曼说新零件没多少,本质上就是旧货翻新。
其他专家也跟着附和,说俄罗斯这么宣传,无非就是想在冲突中秀肌肉,制造威慑,技术上压根没什么革命性突破。
所谓的“高超音速”,其实所有中程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都能超5马赫,这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
更有意思的是,这导弹还有个700公里的盲区,意思就是飞行过程中这段距离雷达很难探测到。
![]()
这可让欧洲国家提心吊胆,毕竟它5500公里的射程,能覆盖大半个欧洲。
而且懂行的都知道,RS-26导弹本身就违反了《中导条约》,换个名字的“榛树”自然也不例外。
俄罗斯还声称这导弹用了西方制造技术,可专家查了一圈发现,它其实依赖不少进口部件。
这一点也暴露了俄罗斯本土军工工业的短板,想造先进武器,关键零件还得靠别人。
![]()
乌军千里奔袭炸试验场,情报战才是关键
就在俄罗斯高调展示“新导弹”之前,乌克兰早就给它来了个“釜底抽薪”。
2024年7月8日夜里,乌克兰安全局、情报总局和国防军联手搞了个秘密行动,直接把一枚榛树导弹炸在了俄罗斯境内。
袭击的地点是阿斯特拉罕州的卡普斯京亚尔导弹试验场,这地方可不一般,是莫斯科测试战略武器的重要基地,离乌克兰边境足足有上千公里。
乌军靠远程无人机携带精确弹药,不仅避开了防空雷达,还干扰了现场信号,精准命中了导弹存储仓库。
![]()
那枚导弹的主体被彻底炸毁,推进器和弹头全废了,现场碎片飞得到处都是,连测试设
备也遭了殃。
俄罗斯没敢公开报道这事,只在内部悄悄转移了剩余设备,还加强了警戒。
后来泽连斯基在2025年10月31日的新闻会上公开了这件事,他说俄罗斯一年最多也就产6枚榛树导弹,原本有三个系统,被炸了一个就只剩俩了,还打算2025年12月部署到白俄罗斯。
![]()
卡普斯京亚尔试验场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测试洲际导弹,守卫向来严密。
乌军能成功偷袭,靠的可不是运气,他们的情报工作做得太细了,从卫星监测到地面线人渗透,把俄军的部署摸得一清二楚。
而且这次行动用的是乌克兰本土研发的远程无人机,这也说明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确实提升了不少。
卫星图像后来也证实了这次打击的效果,仓库屋顶看着损伤不大,但导弹本体已经成了废铁。
![]()
俄罗斯工程师评估,光修复测试平台就得花好几个月。
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情报总局还扒出,这榛树导弹跟2023年10月、2024年6月俄罗斯测试的“雪松导弹”其实是同一款,只是换了个名字。
俄罗斯2025年6月说榛树导弹已经进入批量生产,普京还在6月23日的讲话中强调第一批已经交付部队。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实际数量肯定有限,库存多不到哪儿去。
![]()
美国有匿名官员就说了,俄罗斯这么折腾,无非就是想制造信息关注,威慑乌克兰和它的支持者,根本改变不了整体战局。
乌克兰其实早就抵御过更大当量的导弹打击,这次应对榛树导弹也没费多大劲。
从时间线就能看出来,乌军的打击比俄军首次实战使用导弹早了四个月,这波先发制人,直接打乱了俄罗斯的部署。
俄罗斯原本想靠榛树导弹吓唬西方,让他们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但乌克兰的反击证明,这导弹的宣传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
![]()
2025年10月俄罗斯还测试了“风暴使者”导弹,普京甚至降低了核门槛,但专家说了,这更多是混合威胁,想靠核威慑来影响局势。
欧洲国家也没坐以待毙,美国和德国计划2026年部署SM-6导弹和“战斧”导弹,就是为了应对俄罗斯的中程导弹威胁。
如此看来,俄罗斯把榛树导弹部署到白俄罗斯的计划,大概率只会让欧洲的安全局势更紧张,并不会让乌克兰退缩。
榛树导弹事件挺能反映现代战争的特点,武器的性能再怎么吹,也抵不过精准的情报和务实的战略。
![]()
俄罗斯总想靠旧技术翻新来宣传“无敌武器”,可实战效果和乌军的反击,早就把真相摆在了台面上。
乌克兰作为相对弱小的一方,能深入俄罗斯境内摧毁其战略武器,靠的不是更先进的装备,而是精准的情报和果断的行动。
这也说明,在现代战争中,情报战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武器装备的比拼。
俄罗斯2025年5月的核力量报告估计,他们的短程导弹弹头大概有75个左右,榛树导弹的数量本来就少,就算能装核弹头,也不可能大规模用于常规冲突。
![]()
普京8月1日说榛树导弹已经入役,但实战中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
总的来说,这枚被吹上天的榛树导弹,既没成为俄罗斯的“制胜法宝”,也没让乌克兰陷入被动,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俄罗斯军工的短板,也展现了乌克兰的反击能力。
俄乌冲突还在继续,后续这枚导弹会不会还有新动作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光靠宣传造势,永远赢不了真正的战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