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大多数人在平衡工作与家庭已觉吃力时,施其靓却在两年间完成了一场多重升级——从世界500强消费品公司的传播与公关总监,到北大-康奈尔MBA/MMH双学位(以下简称北康项目)学生,再到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带着“人生不设限”的勇气,交出了一份充满韧性与平衡的答卷。
本期光华学子,来自2024级北大光华MBA学生施其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人生故事。
![]()
潜力与职业需求造就的一场主动突破
“人的潜力是无穷大的。”回望申请北大-康奈尔MBA/MMH双学位项目时的决心,这是施其靓常说的话。彼时的她,宝宝刚一岁半,生活节奏非常紧张。“当时我刚从广州搬到上海,转换城市的过渡阶段也特别忙碌。”正是在这个时候,施其靓决定要申请MBA,她说这份决定是长期积累和偶然缘分的结合。“我当时对自己的评价是,我的潜力到了这样一个状态。多年的职业训练和妈妈的高压角色,反而让我的时间管理和效率管理的能力潜力扩大了。在开始申请之前,我心里就非常清楚,我是完全可以驾驭多重角色的,有时候我们要试着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
有了可以走出舒适区的潜力,施其靓意识到,她的职业需求也到了该进一步深造的时刻。“可能在职业初期,我们要更多积累在某一专业领域的能力,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你会发现尤其是在商业世界,需要更全面的商业知识和更广泛的人脉。在这个时候解决方法有很多,但一个高质量的MBA项目,是解决问题非常高效且有效的方式。”
![]()
更有韧性也更有力量的自己
在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后,施其靓没有犹豫,快速开始了自己的申请之路,在对比了多所院校项目后,北康项目突然出现在她眼前:“当时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一下就感觉对了。”
这种契合,正与施其靓的国际化背景相关。施其靓的职业履历就是一部专注又多元的探索史。过去很多年,她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里升级打怪,所做的工作内容根据职业和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时常变换:她从女性护肤品领域起步,辗转家庭个人护理沐浴露、专业美容仪器,到现在的男性剃须刀品类。过往多年间,她工作的足迹遍布美国波士顿品牌总部、法国布列塔尼原料产地、德国法兰克福工厂等全球各地。这些跨越品类与国界的经历,不仅让她沉淀了丰富的市场洞察,更让她意识到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因此,虽然她先前也已经拿到其他MBA项目的录取,但直至遇见北康项目,她才真正有了不再犹豫的笃定。
![]()
![]()
职场中的施其靓
“为了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逻辑学要从头学,数学也要强化做题熟练度。那时候的我常常早上四五点起床,去自习室备考;周末一天泡在图书馆,另一天专门留时间陪孩子;工作日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整理笔记……”这是施其靓备考时的日常,一岁半的孩子正是黏妈妈的阶段,她却硬生生在高需妈妈的身份里,挤出了学习的空间。“这种时间管理也是极致的挑战。但是我觉得那一关过了之后,后面都不是事了,都变得很游刃有余。”施其靓坦言。
而更大的挑战是她在申请期间怀上了第二个孩子:“我的录取通知书和宝宝几乎是同时到来的”。2024年9月开学时,怀着7个月身孕的她走进北大教室,“我自己知道,这既是挑战,也是一份带着双倍期待的动力。”
![]()
![]()
开学典礼
如今二宝快1岁、大宝4岁,她保持着更加高效的节奏——北大的课程两周一次,康奈尔赴美的学习集中安排在假期,“这个节奏特别友好,既能专注上课,也不会错过孩子的成长。”这样的她,于是也成为了更多人的“鼓励者”。“有朋友问我‘有了孩子还能读研吗’,这个时候我总会鼓励她们抓住机会:做妈妈不是成长的终点,反而会让人更有韧性也更有力量,也能够去挑战更值得挑战的东西。” 在她的影响下,也有朋友考上了MBA,在收到朋友们的感谢时,她也仿佛看到了当时走出舒适区勇敢突破的自己。
一把钥匙,打开人生的不同可能
“在这个项目里,你会看到一生必去的风景,更会遇到改变一生的人。”今年,在施其靓开启北美模块抵达康奈尔大学伊萨卡校区后,她写下了这一句感悟。
![]()
![]()
在康奈尔与同学们一起
康奈尔的课程设计,让她真切体会到“Life is service”的理念。项目主任刘鹏教授会为了让学生赶上上课时间,早上早早就守在教学楼门口帮大家按电梯;为了让同学课后路上能看到晚霞,教授会提前查好每日日落时间,精准调整下课节点。这些细节无关KPI,却让施其靓感受到被用心对待的温暖。”那时候我们放学时会常聚在一起看晚霞,在康奈尔很有名的大斜坡俯瞰整个伊萨卡。在大斜坡上坐着聊人生,聊理想,聊困惑,聊着聊着太阳就落山了,接着晚霞映红了一整片天空。那个时候就会感觉很幸福。”
![]()
![]()
伊萨卡的晚霞
更让她印象深刻的,则是康奈尔经典的户外训练——“霍夫曼挑战课”。课前,从未爬过树的她和同学们一样忐忑,但在教练的鼓励下,不仅所有人都完成了丛林爬树任务,还打破了康奈尔的“塑料盒叠高纪录”——她们的团队最终成功站在20个叠起的软塑料盒上。“我们每个人的心态都是从‘我肯定不行’逐渐蜕变为‘原来我可以’,这种转变真的很让人振奋。”而在酒店动态定价模拟课上,作为组长的她,在团队意见分歧时快速协调策略,最终在三轮竞争中拿下最高营收,“我很喜欢这种全真模拟的紧张感,大家学到的知识能实际运用,也更能锻炼决策能力。”
![]()
霍夫曼挑战课
如果说康奈尔的课堂带给施其靓团队协作与实践的力量,那么北大的学习则为她注入了认知的深度。
作为文科生,《公司金融》这门课颇具挑战。杨云红教授的数学博士背景,让课程中的数学演算部分精彩纷呈,但也增大了难度。教授一直非常耐心地鼓励大家,课堂上不乏幽默时刻,让她逐渐突破心理障碍:“杨教授会用通俗的语言去讲解复杂的公式,不断引导和鼓励我们别怕错,大胆去问。”
更让她触动的,是北大课程中贯穿的人文底色。开学初的商业伦理课,横跨哲学、美学、法律等不同领域的人文系列课程,企业参访中的价值观探讨,甚至选修课上教授纵横捭阖分析上下五千年趋势的场景,都让她相见恨晚。
而北康同学间的互动,更为她打开了多元视角。班里有AI领域的斜杠青年,既是技术专家也是滑雪高手;有从国家一级跳高运动员转型的程序员;有开潜水酒店的创业者…… 这些不同背景的伙伴,不仅带来了跨行业的认知碰撞,更激发了她的新可能:“以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和攀岩有关联,但在班里擅长攀岩的同学号召下,我们很多同学都尝试并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这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打开了自己人生和生活中特别多不同的可能性。”
![]()
班级合影
与同频者一起奔向更好的未来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求学相聚,在课堂上共研专业知识,在校园里共享日常点滴,在课余间共叙理想热忱——这样的同行时光,本身即是滋补个体成长的养料。而谈及北康双学位项目对职业发展的增益,施其靓有着清晰的梳理:这份收获,既在于“横向”的认知拓宽,打破了她此前深耕单一公司、单一行业的局限,通过与不同行业背景的同学交流、共同参与案例学习,拥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也在于“纵向”的规划升级,彻底改变了她过往简单的线性职业规划逻辑,学会更加敏锐地结合经济环境与商业趋势进行长远预判,以长线布局规划人生发展。
![]()
未名湖夜跑随手拍
对谈的末尾,施其靓提起她的北康时光里记忆深刻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和同学结伴在未名湖畔夜跑,一个便是在康奈尔的大斜坡看晚霞:“当一群同频的人聚在一起,无论是上课、讨论,还是一起夜跑、看晚霞,大家都在奔着一个更好的未来,也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人生有这样的场景发生,就已经是我们努力了那么久的结果,相聚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珍贵,甚至有点奢侈的事情。”
当你带着勇气主动选择,带着热爱全力以赴时,职业、学业与家庭,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可以并肩前行的“多选题”。也许很多年后,课堂里老师讲的知识点会忘却,但就像她和同学在未名湖畔夜跑时心中想的那样:当下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而这条路,只要不断迈出脚步,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有力量。
![]()
来源| 北大光华对外关系部
排版| 李珅
编辑| 王小雅
审阅| 塔娜
近期发布:
高考逆风翻盘的她,在北大光华勇敢出发丨光华学子
他在北大光华,推开世界的门丨光华学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