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淑女的“社交密码”—中国折扇,18世纪贵族珍藏的精致名片盒、洛克菲勒家族钟爱的广彩瓷……11月11日,“西风东渐再出海——东莞市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精品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正式启幕,150余件清代外销精品悉数登场,体现了东方技艺与西洋审美的碰撞交融,生动再现了18至19世纪中西贸易与文化交融的辉煌历史,引领观众走进一段“西风东渐再出海”的跨洋文明对话。
![]()
△象牙骨贴银箔纸本彩绘西洋人物图折扇。
本次展览以四个单元铺展这段“早期全球化”的传奇:第一单元“海上丝路的东西两端”,聚焦1757年广州“一口通商”后的贸易盛况——十三行商馆外商云集,黄埔港商船络绎不绝,瓷器、漆器、丝绸顺着洋流远渡欧洲,掀起席卷西方的“中国风”,东方意象悄然融入欧洲的宫殿装饰与日常起居;第二单元“中西合璧的广作定制”,以广彩瓷、广珐琅为代表,展现外销品在器型、纹饰上迎合西方审美,工艺上坚守中式传统,成为早期“全球定制”的文化典范;第三单元“神秘东方的欧洲想象”,通过广绣、外销扇与漆器,揭开欧洲人对东方的浪漫憧憬,每一针、每一扇都承载着遥远大陆的神秘遐想;第四单元“精工细作的海贸珍品”,聚焦外销银器与广雕,极致材质与高超技艺的交融,让这些东方瑰宝成为西方贵族竞相珍藏的“心头好”。
![]()
△广彩洛克菲勒式人物故事图盘。
本次展览的核心亮点,并非某一件单独的珍宝,而在于所有展品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讲述的“早期全球化”故事。从织金叠彩的广彩瓷到流光溢彩的珐琅器,从构图饱满的广绣到巧夺天工的牙雕、漆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琳琅满目的历史画卷。这些艺术品不仅是清代工艺巅峰的见证,更是文明对话的载体。它们见证了中国工匠如何以本土技法回应西方需求,在器物之上实现中西美学的和谐共生。其背后所蕴含的开放、包容与创新精神,历经三百年时空,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18K金累丝龙凤纹镶象牙雕花卉纹手链。
“广彩的独特魅力,核心就浓缩在‘东方高定’这四个字中。”东莞市博物馆青年策展人马牧原野表示,“东方”是欧洲延续千年的浪漫向往——从罗马时期经陆上丝路抵达欧洲的中国货物,到《马可·波罗游记》引发的神秘遐想,再到启蒙运动时期对东方文明的强烈渴求,“东方”二字本身就承载着欧洲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广彩画工精良、色泽艳丽、品类丰富多样,完美契合欧洲中上层阶级对高品质器物的需求;广东工匠深入理解海外客商的文化偏好,既能烧制带有欧洲家族徽章的专属器物,也能创作中西合璧的纹饰,实现了文化理解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来自广东的“东方高定”因此风靡欧洲。
![]()
△马牧原野为观众讲解外销精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表示,“从清代珠江口的商船到今日的全球化浪潮,变的是贸易的形式,不变的是文明对话的渴望。这批外销艺术品,是数百年前‘一带一路’上生动的文化使者,它们所承载的互鉴精神,仍在指引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她进一步补充,此次与东莞市博物馆的深度合作,不仅丰富了展览题材、提升了策展能力,更是长沙博物馆融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希望通过这些外销艺术品,长沙观众更直观地理解本地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城市城市文化活力。”
![]()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图游戏盒。
据悉,本次展览自2025年11月11日起免费对公众开放,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观众可提前通过“长沙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经安全检测后入馆参观。
![]()
△银累丝花蝶纹折扇。
本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与东莞市博物馆联合承办,广州博物馆特别支持。
潇湘晨报记者王丽姣 通讯员李韵佳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