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河北东光,这个冀东南平原上的县城,拥有纸箱包装机械、塑料制品和有机化工制品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正悄然进行一场关于“质量”的深刻变革。
2023年,当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河北省质检院”)与东光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这场合作会在两年内催生出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下沉实验室。2025年,按照河北省107个特色产业集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帮助下,河北省质检院东光实验室于11月6日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省级检验检测能力系统性地“扎根”县域经济腹地。
一场“从会议室到园区”的质检革命
“我们希望质量技术服务成为东光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河北省质检院党委书记董占伟在启动仪式上如是说。这句话背后,是长期以来县域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产品送检周期长、成本高、标准对接不畅,尤其在纸箱包装机械、塑料包装等东光支柱产业中,“小企业、大集群”的生态使单个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质量提升成本。
东光纸箱包装机械产业集群是河北省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东光先后荣获“中国纸箱机械之乡”“中国纸箱机械产业基地”和“中国包装名县”等荣誉称号。目前,东光纸箱包装机械产业现有企业1500多家,塑料包装产业现有企业1600余家,有机化工制品产业集群涉及4大类500多个品种。然而,产业规模背后,隐藏着产品同质化、技术迭代慢、国际标准对接难等挑战。
早在2023年,河北省质检院就组织机电、食品相关等领域的专家对东光县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从会议室集中座谈,到园区入企帮扶,河北省质检院掌握的企业实际需求越来越清晰,“一企一策”实施的技术服务路径越走越宽广。
据了解,河北省质检院东光实验室形成的139个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就是在前期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形成的技术服务项目,不仅能够满足企业迫切需求,而且为今后形成新的技术能力奠定了基础,留足了空间。
技术下沉如何激活产业生态?
东光实验室的运营,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一种服务理念的重构。
据了解,河北省质检院下沉实验室将围绕企业需求,整合先进标准数据库、科研成果库和知识产权库,并联动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2023年以来,河北省质检院已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东光企业一线,开展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现场检验等多项工作,并为近百家企业开辟食品相关产品许可检验的“绿色通道”。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检测’,而是成为产业升级的‘问题发现者’和‘综合服务商’。”董占伟表示,下沉实验室将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重点推动“产检研”融合,对标国内一流标准,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更好地优化服务效能,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点痛点,例如包装机械的智能化改造、塑料包装的环保标准升级等。
“过去送样到省院,一趟流程下来至少要3天时间,如今实验室就在园区,不仅能够随到随检,还能够及时帮助我们进行技术创新,各项成本费用大大降低。”东光包装机械跨境电商商会会长李文浩感慨,“这是实打实的‘强心剂’。”
从“制造东光”到“质造东光”
东光县县长马占芳认为,实验室是产业转型的“强引擎”。他表示,东光将全力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推动包装机械与塑料包装产业向“全国领先的高质量产业集群”迈进。
沧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强则承诺,将扮演好“桥梁”角色,调动资源全程跟踪服务,为沧州特色产业注入持续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不仅是政检协作的样本,更是区域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驱动”的缩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河北省质检院下沉实验室落地东光,成为河北省产业集群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实践。
“未来,我们将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全省‘强龙头、补链条、育生态’提供实践经验,让下沉实验室真正成为技术攻关的平台、标准制定的推手和品牌培育的摇篮。”董占伟说。
当“质检”走出高墙深院,扎根产业一线,它不再只是合格判定,而是成为区域经济转型中最活跃的变量。东光这场“质量突围”的实验,将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书写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篇章。(毛延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