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了一些在佳能发布会上实拍的RF 45mm F1.2 STM的样片,评论区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些人根本就没在意样片情况,直接将镜头贬得一无是处,另一些人看了样片后觉得好像性能“够用”。这让我很想聊一个话题,就是“够用”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
作为一个长期写器材体验的作者,“够用”是个非常高情商的用词。用这个词就代表着在某个领域这款产品只达到了60分甚至是50分水平,夸是肯定夸不动了但也没到很烂的水平,行业平均水平是有了的。我检索了一下自己以往的内容,发现这个词平均一个月会用一次。其中包括了森养AF 135/1.8、卡色AF 85/1.4、唯卓仕AF 28/4.5的画质、松下LUMIX S9的屏幕亮度以及12-bit色深的动态范围性能等等。
![]()
但我也不会昧著良心将一些确实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缺点直接用“够用”来搪塞过去,我相信长期看我们内容的朋友是有体会的。如果真的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那么我就会直接讲出来,看你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缺点,而不是买到手之后才知道有这样那样让人不爽的缺点在这款产品里。
![]()
所以对我这种器材评测作者而言,“够用”的边界在于“是否达到行业平均水准”。因为我们接触到的设备足够的多,自然也就能够大致的察觉到行业平均水准在哪里,最终按照我自己的标准来定义了我所说的“够用”。
![]()
但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他们的使用需求有的高到非旗舰不可的地步,全开光圈就要超越同规格其他产品的锐利,没有色散,虚化要柔和,焦外光斑最好也要像“圆神”那般。总之是你别问我花多少钱,我只要没有任何缺点的产品。这些用户会无形中影响到大量的入门用户,让他们以为产品有缺点就是厂商不努力。实际上一支镜头的设计开发,就是不断妥协各方面参数,做平衡的艺术,不存在全方位完美的镜头。
![]()
![]()
同时也有一些用户,是比较理性的,能够根据产品的价格去降低或者提高对产品性能的期望值,这次佳能RF 45mm F1.2 STM就能够让很多理性的用户说出“够用”这个词。确实传统双高斯结构即使加了一片非球面镜片,也不会提高太多的性能,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在双高斯结构前后方加入那么多纠正镜组的现代标准定焦了。但考虑2949元的定价和346克的轻便重量,我相信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愿意稍微放低一点自己标准的。
![]()
除了这次的佳能RF 45mm F1.2 STM外,非常锐利但又重又黄的美科AF 85/1.4 Mix也是类似道理。所以就我看来,大部分正常人对于“够用”的边界,是可以随着价格以及重量灵活起伏的。只要你够便宜够轻便,我是完全可以包容你的很多缺点的,毕竟你不嫌我穷我不嫌你肉/黄。
![]()
文章的最后,我想多说几句佳能RF 45mm F1.2 STM,在我眼里这支镜头就是无反时代的佳能EF 50mm F1.4 USM。它上面有更旗舰定位的L镜头,下面有更入门的F1.8入门头,它要做的就是一支大众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轻便好用但性能绝不强的进阶定焦。但它又给了你旗舰级别的F1.2超大光圈,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放弃单反转投无反系统应得的回报。
以上就是我想聊的话题了,希望大家喜欢这样的杂谈类文章。后续还有不少评测内容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