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艘几乎可以“移动一个镇”的航母上,有人日夜操控雷达,有人指挥舰载机升空。但也有那么一群人,干的活儿听起来像“打杂”:有人专职烧垃圾,有人负责做饭,而且一天还得做七顿。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浪费人才”?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低估了航母的逻辑,和中国海军的系统底色。
央视纪录片《加速向深蓝》近期曝光了山东舰上一些鲜为人知的岗位,垃圾焚烧员和餐饮保障团队赫然在列。他们的工作不在聚光灯下,但却是这艘万吨巨舰能否长时间远航的核心保障。在这些看似“无聊”的职责背后,藏着体系作战的秘密,也藏着中国海军真正的底气。
![]()
深海垃圾焚烧员:50度高温里熬夜的“灭火英雄”
现代航母不是孤舟漂流,它是一座钢铁城市。但城市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尤其是山东舰这种上千人长期驻守的封闭空间,每天能产生数吨废弃物。处理不好,不仅臭气熏天,更可能引发疾病、腐蚀设备,甚至危及战斗力。
这时候,垃圾焚烧员就成了“环境卫士”。比如何浪,一位大学毕业的年轻士兵,每天晚上8点进舱,凌晨5点收工,9个小时泡在一个超过50摄氏度的舱室里,处理全舰的固体废弃物。
别看只是“烧垃圾”,程序还挺讲究。厨余垃圾要先粉碎处理后排入海中,纸质废弃物则进入高温焚烧炉,剩下的灰烬装桶带回陆地。全流程不仅符合环境标准,更关键的是防止舰内细菌滋生,保障海上数月任务的健康底线。
![]()
这活儿没技术含量?错。你得会分类、懂操作、守纪律,还得扛得住高温、熬得住寂寞。何浪最初也觉得“我一个大学生,跑来当个烧垃圾的?”但后来他说:“我是在给整个航母‘清道’,岗位虽小,责任不小。”
在航母这种系统工程里,没有谁是真正的“边角料”。每一项看似琐碎的工作,都是整个战斗系统的一个开关,一个环节出问题,整条战线都可能崩盘。
![]()
七顿饭不是享受,是作战节奏的刚需
航母一天吃七顿?这听着就像是开饭店。但在山东舰上,这不是“享受”,是制度化安排。三顿正餐,两顿加餐,两顿夜餐,确保每一个轮班的官兵,无论几点下岗,都能吃上热饭。
毕竟,航母不是朝九晚五的单位。它24小时开机,战备不打烊。舰员三班倒,有人半夜值班,有人凌晨换岗,“饿肚子打仗”根本不现实。
为了这七顿饭,后勤团队得天天搬10吨以上食材,在有限的厨房空间里,靠高效运作的自动化设备,批量加工上千份餐点。他们要考虑营养搭配、餐食口味,还得确保准点准量送到每个岗位。
![]()
这不是简单的炊事工作,这是“战斗配速”。一线官兵能不能顶得住强度,靠的不只是意志,还有热乎饭。吃饱了,劲儿才跟得上。
而且这种餐饮保障,背后还连着中国整条工业供应链:食材得靠冷链运输,厨房设备要工业制造支撑,舰上的储备系统要保证高效运转。这其实是“综合国力”的微观体现,而不是“炊事班”的笑谈。
平凡岗位如何嵌进超级战斗网络
航母不是孤岛,它是一套高度系统化、分工精细的作战网络。从垃圾处理、餐饮保障,到甲板指挥、舰载机维护,每个人都有“颜色编码”和明确职责。
![]()
比如,甲板上穿不同颜色马甲的人员,分别负责供油、挂弹、通信、救援等工作,每一块颜色都是“战斗模块”,拼起来才是一艘能打硬仗的航母。
而这些“模块”的人,不是固定不变的。中国海军推行“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山东舰上就能看到活生生的例子。
话务员吴娇娇,靠着苦学苦练,从通讯岗位转岗成为甲板引导员。炊事兵薛金龙,从厨房走向塔台,最终指挥舰载机起降。这些变化不是“职位调整”,而是能力跃迁,是制度激励带来的人才活力。
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理念:岗位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责任和能力的不同。中国航母培养的是“系统型战士”,不是机械操作员。
![]()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中国强大的国家能力。山东舰每天消耗的食材、燃油、零件量级巨大,靠的是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后勤网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国家即便造得起航母,也养不起。一艘航母不是光靠钢铁和发动机,更靠背后那个能调动千万吨物资的国家机器。这才是“航母是大国象征”的真正含义。
无聊岗位,才是硬核底色
当我们谈山东舰,不只是谈它有多少架歼-15、能飞多远打多狠。更要看到,它怎么能在海上连续作战几个月,还能保持系统稳定、人员活力不减。
答案就在这些“无聊”的岗位里。垃圾焚烧员维持了舰内的基本生存环境,餐饮保障员支撑了官兵的体能和士气,普通岗位构成了体系的底盘。
![]()
而这种体系之下的“稳定输出”,正是航母真正的战斗力。就像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小数点后的参数,虽然看不见、听不响,但没有它,整架飞机也飞不起来。
中国的航母,不靠某一个明星飞行员,也不靠某一项尖端技术的“奇袭”。它靠的是一整套制度化、系统化的支撑逻辑,靠的是“人人都是战斗单元”的组织方式。
所以,别再说烧垃圾、做饭是“无聊活”。在航母上,这些岗位决定的是能不能熬过风浪、打赢长仗、撑住体系。
![]()
结语
山东舰不是一艘孤舰,它是中国由近海走向深蓝的标志。而它背后的“无名英雄”,才是这场远航真正的推进器。
他们不在塔台,不握操纵杆,也不上新闻。但他们烧掉的垃圾、煮好的饭、守住的岗位,让这艘航母能稳稳站在海天之间,不惧风浪。
当我们为中国航母的崛起感到自豪时,别忘了这些在锅炉旁、厨房里、通道间默默付出的普通战士。
他们用最平凡的坚守,支撑着最不平凡的航程。航母的力量,不只在甲板上升起的战机,更在锅炉房里升起的第一缕烟。
参考资料
在航母上“烧垃圾” 高能量的一晚是如何度过的……航母上的奢华生活 中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