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乌冲突吓醒?美军急购100万架无人机!弃国防巨头找电商下单
以前美军总觉得无人机是 “精密宝贝”,舍不得多用。
结果俄乌冲突一爆发,人家双方每年各造 400 万架无人机当 “消耗品” 用,美军才突然醒过来,自己早就落后了!
现在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喊出 “两三年买 100 万架” 的目标,2024 年 9 月还真签了首批合作。
这事儿到底靠谱不?
美军承认落后可不是嘴上说说。
![]()
2023 年 10 月美国陆军协会的研讨会上,驻夏威夷的第 25 步兵师指挥官巴塞洛缪少将直接说:“咱们在远程打击无人机上已经落后了!”
还有 V 军军长康斯坦斯中将更实在:“我就直说了,我们确实落后,行动速度太慢!”
为啥突然急了?全是俄乌冲突 “打醒” 的。
2022 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双方把无人机玩出了新高度。
小到士兵手扔的自杀式无人机,大到能飞几百公里的 “沙赫德 - 136”,天天在战场上炸来炸去。
![]()
德里斯科尔自己也说:“乌克兰和俄罗斯每年各生产约 400 万架无人机,咱们得跟上这节奏。”
九月陆军部长丹·德里斯科尔参观第101空降师时观摩无人机
九月陆军部长丹·德里斯科尔参观第101空降师时观摩无人机
以前美军把无人机当 “精密装备”,坏了还心疼,现在终于想通了,得把无人机当成 “消耗性弹药”,打没了就补,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战场。
![]()
这想法也不是凭空来的,2023 年 7 月五角大楼就出过政策,要 “释放美军无人机主导优势”,核心就是多买、快部署,尤其是武装无人机。
说句实在话,美军以前买装备,总找那些传统国防巨头,流程又慢又贵。
这次买无人机,德里斯科尔直接换了思路:“不跟传统承包商玩了,要找搞商业无人机的!”
2024 年 9 月,这想法真落地了!
美国陆军宣布跟亚马逊旗下的 Prime Air,还有几家做民用无人机的企业签了合作协议,启动 “消耗性无人机量产试点”。
![]()
德里斯科尔为啥盯上电商?很简单:“人家亚马逊的无人机天天送货,产能、成本控制都有经验,咱们要的就是这效率!”
不光找新伙伴,美军内部也在改。
之前陆军部长赫格塞思就放话要彻底改革采购体系,对着那些国防巨头说:“你们得变!要提速、搞规模,还得自己掏钱转型!”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传统巨头做事慢,等他们造好无人机,战场形势早变了,不如找民用企业来得灵活。
![]()
现在首批 10 万架无人机的计划已经启动,主要是小型自杀式无人机,给步兵班组用,比如第一人称视角的 “巡飞弹”,能直接冲过去炸目标。
但别以为这就稳了,外界的质疑一点没少。
首先是钱的问题,100 万架无人机可不是小数目,美军没说具体要花多少钱,后续资金能不能跟上,谁也说不准。
然后是产能,虽然找了亚马逊这类企业,但民用产能能不能快速转军用?比如无人机的导航、抗干扰能力,都得改,这可不是简单加个零件的事儿。
还有流程问题,之前五角大楼说要简化采购,但美军的官僚体系改起来没那么快。
![]()
驻欧美军现在已经在试装新型无人机了,可还是有人批评:“跟乌克兰战场比,还是慢了!人家乌克兰的无人机迭代速度,比美军快多了。”
康斯坦斯中将之前也说过:“直到看了俄乌双方的创新,我们才知道得加速。”
可加速谈何容易?从 10 万架试点到 100 万架目标,中间差着 10 倍的量,美军能不能按时完成,现在还是个问号。
美军这 “百万无人机计划”,表面是补装备短板,实则是想借商业力量改自己的老毛病。
![]()
以前依赖传统巨头、流程僵化,现在想靠民用企业的灵活性抢回主动权。
但从 10 万架到 100 万架,钱、产能、流程都是坎儿。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现在战场装备越来越 “接地气”,谁能把民用技术快速转军用,谁能低成本量产,谁就能在军备竞赛里占上风。
![]()
美军能不能成,咱们接着看后续动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