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退休躺赢!美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靠炒股,40年狂赚1.337亿
大家好,我是闻叔!四十年投资神话,放在美股市场里有多颠覆认知?即便是长期领跑的指数基金,四十年回报率也难破百倍。
可85岁的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却和丈夫一起创下了16930%的投资回报率,从1987年的61万美元,涨到如今的1.337亿美元。
如今她宣布2027年任期结束后正式退休,卸下长达四十年的政坛身份,这份与政坛生涯高度绑定的财富跃迁,到底是靠独到眼光,还是藏着不为人知的“捷径”?
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投资战绩
要理清这场争议的核心,不妨先看一组实打实的数据。
1987年,佩洛西首次踏入美国国会大门前,她与丈夫保罗·佩洛西共同持有价值61万至78.5万美元的美股股票。
这部分资产中,既有花旗银行这类至今仍在市场活跃的金融巨头,也包含了多家后来因各种原因退出上市交易的公司,放在当时,不过是普通富裕家庭的常规资产配置。
但四十年后,据专注于美国政客金融交易数据追踪的Quiver Quantitative估算,这对夫妇的投资组合价值已飙升至1.337亿美元。
若期间没有追加任何新的投资,这意味着四十年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6930%,对比之下,美股普通投资者的年化回报率大多维持在8%-10%左右,四十年累计回报不过20倍上下。
即便考虑到复利效应,佩洛西家族的年均回报率仍高达14.5%,远超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约7%-9%的表现。
这种差距在具体交易案例中更为直观。
比如2021年1月,保罗·佩洛西在拜登发布将所有联邦车辆改换为电动汽车行政命令的前一个月,买入特斯拉股票。
同年3月,微软公布与美国陆军的220亿美元订单前12天,他又斥资195万美元购买微软看涨期权,这些操作最终为其带来超过56%的年化收益,而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仅为28%。
权力与财富的同步跃迁
佩洛西的投资轨迹,几乎是她政坛生涯的“镜像复制”。
从1987年成为国会议员,到2027年即将告别国会,四十年间,她在政坛逐步站稳脚跟、叱咤风云,家族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两条曲线的高度重合,很难让人不产生联想。
这种关联的关键,在于立法者独有的信息优势。
在美股市场,普通股民只能依赖公开披露的财报、滞后的市场新闻来判断投资方向,如同摸着石头过河。
但国会议员却能提前接触到足以影响行业兴衰的核心信息,可能是某一领域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可能是政府对特定行业的补贴调整,甚至是能直接左右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
比如2008年3月,保罗·佩洛西在国会通过影响信用卡相关立法前,购买了Visa公司的IPO股票,这一事件直接催生了“佩洛西规定”,即禁止国会议员投资IPO。
2020年2月,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前,他又向亚马逊和Facebook投资552万美元,而这两家公司在疫情期间市值分别暴涨79%和27%。
佩洛西等人的交易风格向来大胆且激进,这种底气从不是来自复杂的技术分析或市场研判,而是源于对相关公司核心动态的提前掌握,再搭配一套成熟的交易流程,自然能实现“精准踩点”式获利。
这种行为被批评者称为“国会山的合法内幕交易”。
“禁止议员炒股”的呼声为何高涨?
近年来,类似的质疑从未间断:俄勒冈州民主党籍参议员罗恩·怀登在推动税务改革期间,多次交易亚马逊股票。
佐治亚州共和党籍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在讨论基础设施法案时,买入建筑公司股票。
这些案例的本质,都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公平性失衡,当一部分人靠着职权便利站在信息链的顶端,普通投资者的权益就成了待割的“韭菜”。
也正是因为这样,“禁止国会议员及其配偶交易个股”的呼吁日益高涨。
2025年9月,由共和党议员布莱恩·菲茨帕特里克和民主党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牵头的《恢复对国会信任法案》正式提出,该法案要求议员及其家属在入职90天内剥离所有个股,转而投资盲信托,并对违规者处以最高10万美元的罚款。
这是美国国会首次出现跨党派联合推动的全面股票交易禁令提案,反映出公众对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这种呼声不仅来自民间,甚至得到了华尔街精英的支持。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公开表示:“看看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回报,就能明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信誉,每家对冲基金都会羡慕不已。
如果有任何普通公民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会找上门来。”
制度漏洞如何滋生权力寻租?
佩洛西现象的出现,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深层缺陷密切相关。
自1968年《政府道德法案》颁布以来,美国对国会议员的财务披露要求经历了多次修订,但始终未能有效遏制利益冲突。
现行的《停止利用国会见闻交易法》(STOCKAct)虽要求议员在45天内披露交易信息,但披露内容以区间形式报告(如“10万-25万美元”),且对配偶和子女的交易监管存在漏洞。
例如佩洛西家族的交易大多由其丈夫保罗执行,而她本人只需声明“不参与投资决策”即可免责。
这种制度漏洞在科技时代愈发凸显,随着高频交易和期权工具的普及,议员及其家属可以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放大信息优势。
比如保罗·佩洛西常用的“长期期权”策略,即使在信息披露后仍能获利,因为期权的行权周期往往长达数年。
更讽刺的是,佩洛西本人曾多次阻挠加强财务监管的努力,2022年,当国会讨论将议员交易披露时间从45天缩短至7天时,她以“增加行政负担”为由反对,最终导致提案流产。
面对类似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比如英国要求议员在议会网站公开所有财务利益,并禁止其参与可能影响自身利益的立法投票。
德国规定议员及其家属不得持有与公共政策相关的公司股票,新加坡则通过《防止贪污法》,对滥用职权牟取私利者处以最高10万新元罚款或5年监禁。
![]()
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比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因家族企业与政府项目存在关联,主动辞去所有公职,以维护公众信任。
这种“零容忍”态度,使得新加坡连续多年在透明国际腐败感知指数中位列全球前五。
相比之下,美国的监管体系显得漏洞百出。
即便《恢复对国会信任法案》最终通过,其执行效果仍存疑,法案并未明确“盲信托”的具体操作细则,且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远低于内幕交易的潜在收益。
说到底,佩洛西四十年的财富跃迁,与其说是投资奇迹,不如说是“权力与资本近距离接触”的典型样本。
![]()
随着她即将告别政坛,这份1.337亿美元的投资组合,留下的不仅是一组惊人数据,更是对市场公平的深刻拷问。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大家追求的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超高回报率,而是一个信息公开、规则透明、没有特权干预的交易环境。
当“禁止议员炒股”的呼吁从零散的声音变成广泛的共识,本质上是人们对公平交易环境的迫切诉求。
毕竟只有当所有参与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市场才能真正健康发展,而这,远比任何“投资神话”都更有价值。
在佩洛西宣布退休的同时,追踪其交易的NANCETF基金净值突破2.63亿美元,这一数字讽刺地印证着公众对政治腐败的复杂心态,既痛恨特权,又试图从中获利。
这种矛盾心理,或许正是美国政治制度深层次危机的缩影。
当权力与资本的联姻成为常态,当“为国服务”异化为“为资本服务”,民主政治的根基就会被动摇。
佩洛西的案例提醒我们:市场的公平性容不得半点妥协,而这,需要制度设计者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
毕竟真正的民主,不应是少数人收割多数人的“财富游戏”,而应是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公平舞台。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投资回报率16930%!国会38年,85岁佩洛西炒股大赚1.3亿美元,夫妇总资产从300万膨胀至2.8亿美元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靠内幕消息大肆渔利,佩洛西夫妇再度出手被嘲讽:完美的内幕交易
![]()
信息来源:华尔街见闻——“国会山股神”退休,投资者“损失巨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