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血压180那天,我哥在微信群里发了三个‘震惊’表情,转手把舅舅送来的土鸡蛋装箱提走,说‘城里买不到’。”热搜里这条评论,点赞破十万。
别笑,这就是中国式“云孝子”日常:人在外地,嘴在老家,功劳全揽,活儿不沾。
![]()
一句“有事叫我”等于免责金牌。真出事?他飞回来拍张病床合影,配文“守护”,又飞走。机票钱还能找爸妈报销,说是“心力交瘁”。
![]()
最扎心的是爸妈吃这套。儿子三分钟语音,比女儿倒三年尿盆更香。老邻居一问,老人先夸“大儿子天天打电话”,旁边擦身换褥子的闺女自动隐形。
![]()
别只怪老人偏心,法律早给“嘴炮”划了红线:民法典第1067条写着,赡养包括经济、生活、精神,缺一不可。光打电话不给钱,一样违法。去年北京顺义法院就判了个“孝子”:每月只给老爹打30分钟电话,被判补交三年赡养费两万四,另加每月800块。
想治?三招够用。 第一,把“孝顺”拆成Excel:谁出钱、谁出力、谁请护工,一行行写清,打印签字,微信群同步。别嫌丑,真到翻脸那天,这就是呈堂证供。 第二,远程子女固定“买断”:按当地护工价折算,每月月初打钱,迟到一天,自动计入家庭欠款,利息按余额宝算。亲兄弟,明算账。 第三,爸妈得“断奶”。把存单密码、房本、征地补偿统统公开,谁养老谁托管,提前公正。想拿遗产?先拿护理小票来换。
最管用的一招其实特简单:把爸妈手机扬声器打开。哥再来“口头尽孝”,直接外放:“儿子,妈这月药费一千八,微信还是支付宝?”——一句到账声,比十篇小作文都治愈。
孝顺不是感情问题,是KPI。完成不了,就乖乖把“好孩子”头衔让给那个每天蹲厕所帮妈洗内裤的人。毕竟,病房里可没有WiFi供你刷“孝子”人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