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补水控制现状
当前的热水系统补水以保温水箱的温度与液位为核心控制依据,核心目标是在补充系统洗浴水量的同时,避免因补水导致水箱温降过大。以某学校A能源站为例,具体补水控制逻辑如下:
开启补水条件:保温水箱液位≤1.4m,且温度≥45℃
停止补水条件:保温水箱液位≥1.6m,或温度≤43℃
二、现有补水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补水方式虽能保障热水系统基础运转,但未结合实际用水量需求动态调整,问题集中体现在夜间运行阶段,具体可从空气源热泵控制逻辑与低效损耗两方面分析:
(一)空气源热泵现有控制逻辑
空气源热泵的运行同样依赖保温水箱的液位与温度,与补水控制形成联动。同样以某学校A能源站为例,具体逻辑为:
停止制热条件:保温水箱温度≥45℃
开启制热条件:保温水箱温度≤43℃
(二)夜间运行的低效损耗问题
夜间浴室用水后,受上述补水与热泵控制逻辑的联动影响,保温水箱会持续执行“补水+加热”操作,直至水温稳定在45℃、液位达到1.6m,此过程存在三重浪费:
需求错配:凌晨至次日上午浴室营业前无实际用水需求,加热后的热水长期“闲置”;
效率低下:夜间室外温度低,空气源热泵制热效率大幅下降,处于“高能耗、低产出”的低效状态;
散热损耗:保温水箱在闲置时段持续产生无效散热,进一步加剧能源浪费。
三、补水控制优化方案
针对夜间低效运行问题,提出“数据预测+控制补水时间”的组合优化方案,通过精准匹配需求与调整运行时段,降低能耗、提升效率,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用水需求预测:基于浴室历史用水数据(如日均用量、时段峰值、工作日/节假日差异等),建立数据模型,精准预测本日夜间与次日上午的用水量;
补水水位控制:根据预测结果调整补水策略——夜间补水仅“满足次日上午用水需求”的水量,不再将水箱加满至1.6m,避免无效补水;
制热时段优化:通过控制补水水位,将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需求从夜间转移至白天气温较高时段,既保障次日上午用水供给,又大幅提升热泵运行效率,同时减少夜间闲置时段的无效能耗与散热损耗。
宿舍楼热水供应系统/学校热水解决方案/高校浴室改造/校园热水BOT/校园热水供应系统/校园BOT项目/高校洗浴BOT/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