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苹果并未完全放弃该系列,业内人士透露,公司计划2027年春季推出重新设计的第二代产品,届时将与iPhone18及定位更亲民的iPhone18e同步亮相,试图通过产品迭代与定位调整挽回市场。
![]()
11月11日,据环球网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受首款iPhoneAir销量未达预期影响,苹果已决定推迟下一代产品发布,供应链随即启动产能收缩,富士康等代工厂纷纷调整生产线。
此次战略调整波及下一代机型开发计划。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通知内部工程师与外部供应商,将原定2026年秋季亮相的iPhoneAir2从发布日程中移除,且未明确新时间表。该机型原本计划与iPhone18Pro系列、iPhoneFold同期推出,如今项目推进陷入停滞,仅部分工程团队保留相关研发工作。
供应链的连锁反应已迅速显现。作为核心组装厂商,富士康已拆除除一条半外的全部iPhoneAir生产线,预计本月底将彻底停止生产;另一合作伙伴立讯精密则早在10月底就已结束相关生产任务。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此前曾预判,到2026年第一季度,多数供应商产能将缩减80%以上,部分长交货期零部件在2025年底前就会停产。
首款iPhoneAir的市场表现成为决策关键。这款定位介于iPhone17标准版与Pro版之间的机型,曾以创新特性引发关注:拥有iPhone史上最薄5.6毫米机身,重165克,采用80%再生钛金属打造的5级钛金属边框,还是全球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国行版于10月17日开启预购时,首批机型5分钟内售罄,京东平台1秒成交额破亿,但正式发售(10月22日)后热度骤降,线下门店现货堆积,二手市场甚至出现开售即破发的情况。
多重因素导致其市场遇冷。999美元的起售价(国行7999元起)与iPhone17标准版差价微小,但关键配置存在妥协,消费者更倾向选择配置更完善的标准版或Pro版。同时,eSIM办理流程繁琐,国内用户需线下营业厅办理,增加了使用门槛,成为重要劝退因素。郭明錤分析指出,现有机型已充分覆盖高端用户需求,新细分市场空间狭小,这是销量不佳的核心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苹果首次在细分市场折戟。郭明錤回顾称,iPhonemini因屏幕尺寸过小不受青睐,iPhonePlus则因性能与价格缺乏差异化优势未能突围,如今Air系列重蹈覆辙,反映出苹果在市场区隔开拓上的持续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