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在直播里,轻描淡写一句“你小瞧了格力”,转身就下播,留下满屏网友吵翻天。
一边是力挺小米的“生态信徒”,高喊“一个家电品类就能干掉格力”;另一边却是出人意料的舆论反转,大批网友站队格力,痛批小米“除了营销一无所有”。
![]()
这哪是产品之争?分明是两种企业哲学的对撞。
小米这些年靠什么起家?不是技术壁垒,而是极致营销+生态捆绑+法务护城河。手机卖不动了,就做空调;空调拼不过了,就发打油诗、转拆机图、搞参数对比。
卢伟冰一条转发,底下配张“恶意处理”的主板图,暗示格力做工粗糙,这种“带节奏不担责”的操作,朱磊骂得一点没错:“靠转发让谬种流传,被质疑还能撇清关系。”
![]()
而格力呢?董明珠带队埋头实验室十几年,空调压缩机、冷媒技术、能效系统全是自研。
朱磊那句“核心科技靠打油诗打不出来”,听着像工科男的倔强,实则是制造业最朴素的真理:真正的硬实力,不在PPT里,在产线上;不在热搜上,在专利库里。
![]()
可悲的是,如今很多人已经分不清“参数”和“性能”的区别。
小米空调线上卖得猛,靠的是米家APP联动、颜值设计、低价策略,这些当然重要,但空调的核心是什么?
![]()
是制冷效率、是十年如一日的稳定性、是极端高温下的不死机。格力敢承诺“10年免费保修”,不是嘴硬,是底气。而小米连售后网点都靠第三方,出了问题先推给安装师傅,再甩锅给物流。
更讽刺的是,当王化用一首打油诗回击朱磊时,暴露的正是互联网公司的通病:把严肃的技术讨论,降维成段子大战。
![]()
“刻舟求剑十五载”?格力过去五年研发投入超500亿,专利数行业第一;“故步自封”?人家AI节能空调销量涨了360%。真正“走进新时代”的,恐怕不是只会喊口号的那一方。
至于王自如,这位刚坐绿皮火车还债的前格力高管,此刻出来替老东家说话,多少有点五味杂陈。他曾说“没看过工资条,只看董总开会”,如今限高出行、股权冻结,却仍不忘强调“在格力私交很好”。
![]()
这份情谊或许真挚,但也恰恰说明:他懂格力的坚守,所以才忍不住提醒一句,别真以为小米赢了。
网友一边倒支持格力,不是怀旧,而是厌倦了“万物皆可生态”的话术泡沫。当一台空调要绑定手机、接入家居、配合汽车才能“完整体验”,它还是不是一台好空调?当企业把精力花在写诗嘲讽对手而非提升品控,它的“领先”还能撑多久?
![]()
市场会给出答案。
7月小米空调线上份额短暂反超,但格力线下依然稳如泰山;小米喊出“2030年前二”,可营收已连跌两季度。流量能造神,但造不出百年企业。
这场争论终将过去,但留下的问题值得深思:我们到底需要一个靠转发带节奏的“聪明公司”,还是一个死磕技术、哪怕慢半拍也不糊弄用户的“笨公司”?
至少此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那个“傻傻”造空调的格力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