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赋能,梯田焕新——下五龙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一
2025年9月26日,下五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作为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层实践,这是下五龙继“四大工程”、和美乡村建设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为乡村农耕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地处乌江河畔的五龙,得名于独特的地理风貌——诸山奔涌而来,形似五龙顿首朝拜,气势浑然天成。银峰山脉与凤凰山脉在此交汇相拥,将这片土地环抱其间,造就出地势开阔的山间斜坝。层层叠叠的梯田顺着山势铺展,绿意绵延至千里乌江河畔,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田垄如画的生态图景。
![]()
发源于耐子山的宋家井之水,自山谷间潺潺流出,一路蜿蜒奔涌,沿途吸纳多处山泉活水,愈发清澈充盈。行至大码头处,它与发源于杨家湾大小龙井的各路山泉水欣然相会、交融成溪,最终携着满川灵秀奔涌汇入乌江。
另有山泉自蔡沟、高河深处诸处汩汩涌出,沿途收纳零散泉眼,水量渐丰。丰水期里循着山势蜿蜒漫流,行至茅栗丫便潺潺汇聚,交融成一股清冽充盈的溪流,最终与其他水系相拥汇入乌江,为五龙的水文脉络再添一抹灵动生机。
这些生生不息的活水,正是五龙以水稻生产为核心的农耕文明之源头,滋养着两岸千亩良田与世代先民。
![]()
五龙属典型喀斯特地貌,特殊的地质构造让水源分布极不均衡——时而深藏于岩隙,时而浅露于山涧,难以形成连片稳定的水系。加之山泉出水量受季节更迭与天气变化影响极大,枯水期水量锐减、汛期水流湍急,给农耕生产带来诸多限制。先民们为破解缺水困境,便以智慧与坚韧开辟出一条条引水渠道和码头,让珍贵的山泉得以跨越沟壑、浸润梯田,延续着这片土地的农耕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土地承包到户政策实施以来,五龙的传统农耕格局悄然改变。过去依赖人力畜力、遵循古法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打破,新式农具、科学耕种技术陆续走进田间,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慢慢替代了分散耕作,让这片土地的农耕活力得以进一步释放。
![]()
进入二十一世纪,打工浪潮席卷广袤农村大地,五龙也未能例外。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背起行囊、告别故土,涌入城市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田间地头少了往日的喧嚣,曾经连片耕种的梯田渐渐出现撂荒,传统农耕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旋耕机、打谷机、农用三轮车等现代化农机具陆续走进五龙的田间地头,农耕场景悄然焕新。昔日依赖人力畜力的耕种、收割、运输等重活,如今都能借助农机高效完成,不仅大幅减轻了留守村民的劳作负担,更让零散的梯田重新焕发生机。
但旧时的田间小道却成了农业发展的“绊脚石”——路面狭窄崎岖,仅容行人与小型农具通行,根本无法承载农机进出。即便村民自筹资金或依托国家政策扶持修建了部分机耕道,也多局限于公路周边,难以覆盖深处的梯田片区。许多农机只能停在路边,粮食、肥料仍需靠人力二次转运,既耗时费力,又增加了生产损耗,制约着现代农业规模化、高效化发展的步伐。、
![]()
因大多数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家园的多是老弱病残。田间道路狭窄崎岖,农机进不去、农资运不来,仅凭他们单薄的体力,肩挑手扛难以为继,只能对着昔日肥沃的田地空叹无奈。
没有通畅的路,这片土地既无人愿意承租,即便想无偿托付他人耕种,也因通行不便无人接手。久而久之,曾经稻香漫田、蛙鸣阵阵的沃土,渐渐被齐腰的杂草侵占,昔日错落有致的良田,在岁月流转中慢慢荒芜,让人满心惋惜。
为破解这一困境,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早在去年,这股惠民政策的春风便吹进了五龙。结合五龙的地形特点与农耕实际,项目将上下五龙连为一体统筹推进,核心聚焦沟带路、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升级,农田本身则完整保留原有肌理与耕种格局,既破解发展瓶颈,又延续了土地的农耕记忆。
当大家翘首以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式启动,这片土地固有的生存法则却迎来了现实考验。下五龙虽坐拥数百亩农田,却受困于人口密集、生产队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土地承包到户时,为均衡各方利益,原本连片的田地被逐一打散分配,最终形成东一块、西一片的碎片化格局。地块大小不一、分布零散,像一幅拼凑不全的拼图,给连贯施工埋下了隐患。
更让部分村民纠结的是,土地承包到户后,村里多次推进公益修路等事业,不少人家的田地因地处路边,早已在历次建设中被占用大半,所剩无几。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机耕道、沟带路,又要占用他们仅存的“保命田”。这份两难让大家心里五味杂陈:既盼着工程完工后改善生产条件,又舍不得这最后的口粮地,抵触情绪悄然滋生,给项目推进添了不小阻力。
去年,下五龙140余户村民凝心聚力,自筹52万余元推进“四大工程”;紧接着和美乡村建设接力启动,村容村貌脱胎换骨,整个村落焕发崭新活力。如今,伴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数百万国家专项资金再度注入这片土地。从村民自发集资到国家政策红利落地,双重助力让下五龙的发展底气更足,大家对重振农耕生机的期盼也愈发强烈。
![]()
可“人多地少、地块不成片”的现实,终究让本想连贯推进的机耕道、沟带路建设陷入两难——要让路网串联起零散地块,难免触及部分村民的切身利益;若迁就地块分布绕行,又会违背工程初衷,影响农机通行效率。这道关乎利益平衡与发展全局的难题,成了项目推进中必须跨越的坎。
为直面“地块零散、利益难调”的现实难题,下五龙集体没有回避,而是主动搭建沟通桥梁——通过多次召开群众会,把项目规划、土地占用补偿标准等情况如实说明,倾听村民诉求、化解心中疑虑。
![]()
2025年10月31日的村民代表会议上,针对施工难度最大的关键地段,村集体创新提出“分段攻坚”方案:将该区域划分为四段,每段挑选骨干人员组成专项协调小组,牵头对接村民、处理施工中的突发问题。为确保工作落地,11月3日晚上,又专门召开协调小组工作会,明确各小组职责分工、沟通技巧和时间节点,凝聚起“合力破局”的共识。
11月7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高标准农田建设占地测量工作便正式启动。四个专项协调小组同步发力、分片推进,有序开展勘测作业。
测量工作推进期间,部分村民思想转变未到位,不仅对占地事宜、补偿标准及资金分摊方式存在诸多疑问与顾虑,更有少数村民公开表达反对意见,导致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为加快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知、打破推进僵局,当天晚上,村委领导牵头召开群众大会,通过面对面沟通的方式,逐一回应村民诉求、解答疑惑,全力凝聚建设共识,为工程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群众大会上,村民组长率先详细说明沟带路的规划走向及拟占地范围。针对部分村民存在异议的占地路段,现场公布路线优化调整方案,通过灵活规避争议点位,为沟带路建设扫清障碍。
![]()
随后,村委领导及包组干部共同登台,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村民关心的占地补偿、资金分摊等核心问题,逐一耐心解答、细致解读政策。
此次大会成效显著,不仅全面回应了村民的疑虑诉求,更凝聚了建设共识,为后续工程稳步推进筑牢了坚实基础。
专注家乡宣传,共赏故土风华
我们深耕家乡土地,致力于从多元视角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 —— 这里有瑰丽的地域风光、浓郁的风土人情、厚重的历史文化,每一处细节都值得被记录,每一段故事都值得被聆听。
关注家乡动态,紧握时代脉搏想第一时间知晓家乡的最新变化吗?点击关注本公众号,我们将及时推送家乡的发展资讯:产业振兴的新成果、文化传承的新动向、民生改善的新图景…… 让您随时与家乡同频共振,见证每一次成长与蜕变。
分享家乡之美,共筑发展合力家乡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份热爱的传递。只需轻轻动一动手指,将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就能让更多人看见家乡的精彩。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为家乡点亮的一盏灯,让这份来自故土的温暖与感动,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即刻行动:关注 + 转发,一起为家乡打 call!
让我们携手用热爱发声,让家乡的光芒被更多人看见!
关注我们:
✅ 解锁地域文化密码,聆听时光深处的故事
✅ 云游家乡山水,收藏四季流转的光影
✅ 阅读原创文字,感受笔尖流淌的乡愁与哲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