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
李叔(左三)自主改良的剥茧机。
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峰洋村,一条仅3.5米宽的村道蜿蜒穿梭于群山之间。这不仅是乡亲们日常通行的要道,更见证了脱困户李叔一家九年风雨兼程的奋斗路,也镌刻着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梧州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梧州高速”)作为后盾单位接续帮扶的坚实足迹。
接续帮扶,为困境家庭注入新动能
时间回溯到九年前,李叔一人扛起六口之家的生计重担,全家温饱虽能维系,但三个女儿的学费如同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精准帮扶的春风吹进峰洋村后,李叔一家迎来转机。今年5月,梧州高速接过帮扶接力棒,成为峰洋村定点帮扶后盾单位,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以“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原则,让这份希望得以延续升温。
公司深入调研李叔家庭实际需求,延续并升级帮扶举措:在资金上给予针对性支持,缓解其生产经营周转压力;对接农业技术专家,开展蚕桑养殖专项培训,破解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协调优质蚕种资源,保障养殖产业稳定起步。“后盾单位来了之后,心里更有底了,不仅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还教我们科学养殖的方法。”李叔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勤劳务实,在政策沃土上收获成长
“我这人没什么本事,就是肯学肯干。”这是李叔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梧州高速帮扶下,李叔将这份勤劳与好学发挥到极致。他认真参加每一次技术培训,把专家讲解的养殖技巧逐一记录、反复实践,从蚕种培育到桑叶管理,再到蚕茧收获,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换来了丰厚回报。家庭经济状况稳步改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更让李叔欣慰的是,三个女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政策支持下,刻苦攻读、不负众望,先后考入理想大学,大女儿更是深造至研究生阶段,“三女成才”成为村里的美谈。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既是李叔全家奋斗的成果,也是后盾单位精准帮扶的生动体现。
创新赋能,普通农民绽放实干光彩
在持续的帮扶与实践中,李叔并未满足于现有成果,而是激发出主动创新的内生动力。他发现传统剥茧机效率低下,影响蚕茧加工进度,便结合自身养殖经验,反复琢磨、多次调试,成功改良出效率更高的剥茧机。
在李叔家里,他熟练操作着这台凝聚心血的改良设备,眼神中满是自豪:“原来剥茧又慢又费力,现在这台机器速度快多了,多亏后盾单位支持我参加技术交流,让我开阔了思路。”这台看似简单的机器,不仅是李叔实干精神的结晶,更是梧州高速注重激发帮扶对象内生动力的有力佐证——公司通过组织技术交流、搭建学习平台,让帮扶对象从“被动接受帮扶”向“主动谋求发展”转变。
幸福图景,政策与奋斗绘就美好生活
如今的李叔,早已褪去往日的愁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春节,老大和老三带我和她妈去旅游了,这辈子都没想过能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谈及现在的生活,李叔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从为学费发愁的困境父亲,到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老人;从勉强维持生计的普通农户,到懂技术、善创新的养殖能手,李叔一家的蜕变,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缩影,更是梧州高速作为后盾单位履职尽责的鲜活案例。
离开峰洋村时,3.5米宽的村道依旧蜿蜒在青山之间,但它所承载的已不仅是通行的功能,更是后盾单位与村民同心协力的温情、脱贫户勤劳奋进的力量,以及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梧州高速将继续坚守后盾单位职责,以更务实的举措、更有力的支持,陪伴像李叔这样的农户在幸福路上稳步前行,让更多家庭在政策帮扶与个人奋斗的双重助力下,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篇章。
何汝晴 周韦玮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