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山西战场,执法总监张培梅拍案而起,要求处决丢失阵地的王靖国。
阎锡山沉默良久,说了一句话:"咱们就这几个人,把他们都杀了,还靠得上谁?"
十天前,他刚枪毙了"十三太保"之首李服膺。
——《壹》——
山西王的班底
1918年,太原督军府操场,暴雨突然倾盆而下,各连像炸了锅,争先恐后解散收工,唯独第七团有一个连,整队、报数、踩正步,撤回营房。
![]()
梅山上,阎锡山把这一幕看在眼里。
那个连长叫王靖国,五台县人,和阎锡山是小同乡,从此,这个名字被牢牢记住了,排长、连长、营长、师长、军长。
王靖国一路升上去,没费多少周折。
1928年,他已经是第六军军长,1934年,升任第十九军军长,人称"绥西王",王靖国有十二个把兄弟,傅作义、李服膺、赵承绶、李生达。
都是保定军校毕业,都在阎锡山手下。
江湖上叫他们"十三太保",李服膺排行老大,资格最老,这些人是阎锡山的家底,1928年7月,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已经膨胀到十一个军,三十个师。
但真正能打硬仗的,还是这十几个人。
山西,是阎锡山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根据地,外人进不来,自己人跑不掉,从1911年辛亥革命起义,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
阎锡山在山西坐了26年。
这26年里,中原大战打了,军阀混战打了,只有山西相对安稳,邻省的灾民都往山西跑,求个安居乐业。
可1937年7月7日之后,一切都变了。
7月7日夜,北平城外,枪声响起,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炮轰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奋起还击,全面抗战,就这样打响了。
8月5日,阎锡山被叫到南京,开最高国防会议。
会上,他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管辖范围:山西、察哈尔、绥远,这意味着什么?山西,成了华北战场的前线。
——《贰》——
天镇血战
日军的战略很明确:占领山西,南下可攻华中,西进可威胁大后方,太原,必须拿下,8月26日,南口失守,8月27日,张家口陷落。
![]()
日军兵锋直指山西北大门,天镇。
阎锡山急电李服膺:"坚持三天,拒敌西进。"李服膺只有六个团,日军飞机一天出动32架次,轮番轰炸,李家山、罗家山阵地,打得尸横遍野。
第四二五团1300人,伤亡超过700人。
第四〇〇团伤亡500人,一个营和一个火炮连全被压在炸塌的山洞里,日军还用了毒气弹,守军咬牙硬扛,三天后,阎锡山又来电:"续守三天,掩护大同会战。"
李服膺带着残部,又守了三天。
六天之后,阎锡山终于下令:"相机撤退。"李服膺率部连夜撤下来,但这个"相机撤退"的电报,后来成了他的催命符。
9月中旬,战线推到平型关。
阎锡山把王靖国、傅作义、李服膺的部队,全部调到雁门关以南,平型关,是太原的北大门这里必须守住。
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打了一场伏击战。
歼敌千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全国震动,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胜仗,但四天后,茹越口失守,日军从侧翼突破,平型关守军被迫南撤。
![]()
防线,一退再退。
在平型关战役前后,王靖国负责的川口、石口阵地相继失守,川口先丢,石口两面受敌,抵挡不住日军炮火,也丢了。
王靖国带着残部向永和方向撤退。
两个阵地,就这么没了,消息传回太原,舆论哗然,前线接连失利,人心惶惶,老百姓在骂,军队在骂,阎锡山的脸面也挂不住。
——《叁》——
张培梅的愤怒
张培梅是谁?执法总监,相当于阎锡山的军法官,专门负责军纪,他看到王靖国失地的报告,气得拍桌子,"王靖国丢失阵地,必须军法从事!"
![]()
他要求阎锡山立即处决王靖国。
理由很充分:军人守土有责,丢了阵地就该死,何况是两个阵地,何况前线节节败退,正需要杀一儆百,张培梅说得振振有词。
他甚至搬出了军法条例,逐条列举。
但阎锡山,没有答应,阎锡山沉默了很久,他不是不知道军纪的重要性,十天前,他刚刚处决了李服膺,李服膺,"十三太保"之首,六十一军军长。
天镇、阳高血战十天,伤亡惨重,最后奉命撤退。
阎锡山给他定了两条罪:国防工事不好,擅自撤退,10月2日深夜,太原绥靖公署大门,一辆武装汽车冲出来,直奔大教场刑场。
"砰"的一声,李服膺倒下了。
他手里还攥着阎锡山让他"相机撤退"的电报,但那份电报,救不了他,现在,轮到王靖国了,张培梅要求处决,理由和李服膺一样:丢失阵地。
但阎锡山说了一句话:"咱们就这几个人,把他们都杀了,还靠得上谁?"
![]()
张培梅愤怒了,他没想到阎锡山会包庇王靖国,同样是丢阵地,为什么李服膺要死,王靖国却能活?他想不通,他觉得这是对军法的践踏。
最后,张培梅做了一个决定,自杀。
以死明志,以死抗议,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阎锡山的不满,史料记载很简单:"由此引发了张培梅愤而自杀事件。"
但这背后,是一个执法者的绝望。
为什么李服膺要死,王靖国能活?阎锡山后来说了实话:"王靖国虽然失地,但未丧师,为晋军保留了一部分实力。"这是关键。
阎锡山需要这支部队继续打仗。
——《肆》——
人才稀缺与现实妥协
10月13日,忻口战役打响,这是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阎锡山集中了八万人,由卫立煌任前敌总司令,打了21天。
![]()
中国军队伤亡5.5万人,日军伤亡超过2万人。
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中弹牺牲,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阵亡,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牺牲,伤亡之惨烈,前所未有。
卫立煌给蒋介石发密电:"剧战半月,伤亡奇重,八五师仅剩一营余,晋绥军参战各旅各仅余二三百人。"人打没了。
将领也死了一大批,这个时候,谁还敢随便杀人?
11月8日,太原失守,阎锡山撤到吉县,王靖国跟着他一起撤,王靖国非但没有被处决,反而得到了重用。
1938年2月,他担任第二战区北路军第二路军司令。
1939年2月,升任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一路升迁,直到1949年太原战役,李服膺死得冤,他手里攥着阎锡山的"相机撤退"电令。
但在军法会上,他没机会说完一句话。
阎锡山不让他说,李服膺愤怒地把军帽摔在地上,破口大骂,"为啥这样糊里糊涂杀人?军人当死疆场,让我死得不明白,我不甘心。"
![]()
但没用,当天晚上,他就被拉到大教场枪毙了。
连绳子都没绑,张培梅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相信军法,相信规矩,丢了阵地就该死,这是军法,但阎锡山告诉他:军法要服从现实。
现实就是,人不够用了。
将领死了一批,士兵打光了一半,再杀王靖国,谁来带兵打仗?张培梅想不通,他用自杀,做了最后的抗议。
但人们只记住了阎锡山那句话:"杀他以后靠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