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25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男科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大会以“聚焦主动健康,赋能男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领域专家深度交流学术前沿进展、集中分享创新成果,为与会同仁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专业价值的高质量盛会。
![]()
开幕式现场
▋山城盛会三十华章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重庆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永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商学军教授、重庆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为兵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秘书长洪锴教授主持。
商学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大会以“聚焦主动健康,赋能男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恰与中国男性健康日主题同频共振,这既是分会对“以人为本,求是务实”优良传统的薪火相传,更是在新征程上对男科使命的践行。
本届大会适逢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开幕式上举行了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并正式发布了书籍《中国男科发展史》,以此致敬过往,启迪未来。
▋专家云集智慧激荡
全体大会汇聚领域内专家学者,分享具有行业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为学科创新发展提供关键思路。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邓春华教授以“聚焦主动健康,构建男科学发展新生态”为题作大会报告,系统阐释了以“健康”为核心的男科学全新发展理念。他明确指出,构建男科学发展新生态需聚焦五大关键维度:精准预测健康风险、有效干预健康结局、智能预警健康事件、协同促进健康素养、全面提升健康水平,要通过五维联动为男性健康保驾护航。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董强教授以“塑化剂摄入对前列腺增生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为题作大会报告,详细分享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在该领域的创新研究思路。他指出,其团队研究证实塑化剂的长期暴露会显著加速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生与进展,具体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或诱导细胞衰老两种路径实现。该研究不仅为理解环境因素在B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实验依据,更为临床开展BPH防控工作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实践思路。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傅强教授在题为“保留Retzius间隙结构的不同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改善早期尿控的价值”的大会报告中,通过手术视频演示,论证了腹膜外前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的综合优势。他指出,该术式在实现早期尿控功能保护方面表现突出且适应证广泛。此外,该技术还具有学习曲线短、术中效率高、并发症少等显著特点,易于在临床推广,有望成为未来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主流选择。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忠教授以“如何提高男性性功能障碍治疗的成功率?被忽略的基础治疗:盆底康复”为题作大会报告。他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揭示盆底功能障碍与勃起功能障碍存在密切关联,并提出盆底康复应作为男性性功能障碍诊疗的基石,属于不可或缺的四线基础治疗。这一策略不仅能有效提升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成功率,其治疗益处更可延伸至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男性下尿路症候群、精索静脉曲张、男性尿失禁以及男性内分泌疾病(如雄激素低下)等多个相关领域,体现了以盆底健康为核心的整体治疗观。
▋亮点纷呈指引方向
大会设置主会场1个、分会场8个,院士空中讲堂2人次、大会报告27人次、专题报告64人次、论文发言143人次、手术展播25人次、主持点评专家130人次、电子壁报交流2132篇。大会共收到投稿3740篇。八大专题分会场各放异彩,为未来实践指明了方向。
男性性功能障碍分会场汇聚了该领域前沿的探索。报告深入探讨了磁电联合调控与神经修复、干细胞及生物材料疗法等新兴治疗靶点与策略,并展示了在人工智能预测模型与真实世界数据等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范式。
男性生殖与优生分会场展现了我国在守护生育健康方面的新成果。报告议题涵盖了从精子DNA碎片与内分泌代谢到基因突变及表观遗传调控等多个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微塑料、轮班工作及睡眠呼吸暂停等环境及生活方式干预、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的诊断及辅助生殖策略等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提升人口素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前列腺疾病分会场旨在引领前列腺疾病诊疗迈向“精准化”与“功能化”新时代。与会专家分享了在多参数磁共振与肠道-前列腺轴等精准诊断技术上的突破,并围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无创预测、免疫炎症指数及术后尿控-性功能保护等核心临床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致力于让每一位患者延展生命长度,提升生命质量。
男科手术学分会场聚焦从毫米级的显微外科到前沿的机器人辅助与3D/增强现实(AR)导航技术,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技术创新的盛宴。报告内容涵盖了显微精索静脉转流、双镜联合精道重建、阴茎假体与人工尿道括约肌等多种术式的优化与革新,特别是在术后尿失禁与勃起功能“双开关”同期植入方面,展示了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最新成果。
儿童男科疾病、肿瘤诊疗和罕见病分会场聚焦于男性全生命周期的起点与复杂疑难疾病,体现了学科的广度与温度。报告讨论范围涉及尿道下裂与隐睾的多中心术式比较等儿童常见病的诊疗优化,以及阴茎癌保器官手术、前列腺癌多组学精准分层等肿瘤与罕见病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探索。
打破学科壁垒是中西医融合与学科交叉分会场的核心精神,重点交流了在“脑-心-肾-精室”轴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并展示了如无线超声-电刺激纳米贴片、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与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筛选等跨界技术为男科诊疗带来的全新可能。
男科护理学分会场展现了男科护理团队在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中的关键角色。报告亮点集中于“三色盾”三维动态随访与加速康复多学科团队围术期管理等护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性治疗链式管理与数字伴侣参与式目标导向护理等人文关怀实践的深化,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温度与深度。
电生理适宜技术与男科基层医生交流分会场致力于推动优质医疗技术下沉,服务更广大的患者群体。与会专家重点探讨了电生理技术在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及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疼痛等常见病中的应用价值,并分享了在列缺多合诊疗体系与基层公立、非公机构协同方面的基层实践经验,为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提供了有效路径。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将携手全国同仁,将本次大会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前行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共同开创中国男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