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食堂用转基因油:本是寻常事,何须作标榜
![]()
政府部门食堂使用转基因油,且已持续多年,这本是基于食品安全标准、市场供应现状与成本控制的常规选择,如同日常采购米面粮油一般司空见惯,既无需刻意隐瞒,更谈不上值得夸耀的“亮点”。
从市场供应格局来看,转基因食用油早已是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主流选择。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转基因食用油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60%以上,2024年进口转基因大豆达1.041亿吨,其中绝大部分用于食用油加工。这种市场格局的形成,源于转基因油料作物的规模化生产优势,能有效填补国内食用油供给缺口,保障粮油市场稳定。政府食堂作为集体用餐场所,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转基因油,本质上是顺应市场供应的正常采购行为——就像超市货架上转基因油与非转基因油并行销售一样,不过是基于供应稳定性与性价比的常规决策,并无特殊之处。
从食品安全角度而言,转基因油的合法性与安全性早已被科学验证并纳入监管体系。我国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用油,均需经过毒理学、致敏性等全面严格的安全评价,其化学成分与非转基因食用油无本质差异,符合“实质等同性”原则。农业农村部明确回应,机关食堂采购食用油“既有转基因的,也有非转基因的,主要是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采购品种”,这一表述恰恰说明,转基因油在官方采购中只是普通选项,与非转基因油的区别仅在于原料特性,而非安全等级的差异。将这种符合标准的常规采购行为视为“信任背书”或“值得骄傲的选择”,反而混淆了“合规采购”与“特殊认可”的边界。
![]()
有人将政府食堂使用转基因油解读为“为转基因食品正名”,这种解读本身就偏离了常识。事实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早已由科学数据和监管体系背书,无需通过食堂采购来“证明”。政府部门的核心职责是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采购的食品符合国家规定,无论是转基因油还是非转基因油,只要通过安全评估、标识规范,都可纳入采购范围。正如部分政府部门采购非转基因油是基于特定需求一样,选择转基因油本质上是采购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匹配结果,既不代表对某类产品的特殊偏好,也不应被赋予额外的符号意义。
更需明确的是,政府食堂的采购行为应遵循“公开、透明、合规”的原则,而非成为舆论炒作的焦点。无论是转基因油还是非转基因油,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做到标识清晰、是否保障就餐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将“使用转基因油”当作宣传点,反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认知误区,忽视了食堂管理中更值得关注的食材溯源、营养搭配、节约环保等核心议题。
在粮油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转基因技术为保障食品供给提供了有效路径,转基因油进入政府食堂只是这一技术应用的自然延伸。它既不是需要遮掩的“秘密”,也不是值得炫耀的“政绩”,而只是符合市场规律、遵循安全标准的寻常事。当公众不再对这类常规采购行为过度解读,当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回归科学本质,才算真正形成了理性的食品消费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