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能源板块爆发:供应链优势的集中释放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板块 50% 的增幅,是本届展会最鲜明的产业信号。近 630 家企业占据 4 万平米展区,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硬实力支撑 —— 本土已构建起覆盖 90% 核心零部件的制造网络,三电系统成本较海外车企低 25%。湖北展团带来的光谷智能感知技术、龙泉集群的热管理方案,印证了长三角、京津冀等产业集群的差异化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落地节奏:炜盛科技的 R290 冷媒泄漏传感器,精准对接了电动汽车安全升级需求;麒麟软件、天瞳威视的首秀,则折射出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从概念到量产的加速。这种 “技术供给 - 市场需求” 的即时响应,正是中国供应链的核心优势。
后市场破局:万亿蓝海下的痛点与解法
诊断及修理板块近 800 家企业的集结,呼应着新能源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2025 年该市场规模已达 2.3 万亿元,动力电池维保需求激增 67%。汉高的电池胶粘剂方案、康士柏的三电检测系统,精准切入了 83% 维修网点缺乏三电资质的行业痛点。
但展会也暴露了深层矛盾:绿色维修展区的 “实训工坊” 与人才系列活动,直指新能源服务工程师缺口 25 万的现实。当泰克的云编程胎压传感器实现手机端操作,传统维修人才的技术迭代已迫在眉睫,这正是展会从 “展示产品” 向 “解决生态问题” 延伸的体现。
全球协同:双向流动的供应链新图景
境外展团 20% 的面积增幅,勾勒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协作格局。韩国、土耳其展团的扩容,与阿联酋、波兰等新势力的加入,背后是中东欧新能源汽车销量 60% 的同比增长与本土供应链缺口的现实。德国科德宝、瑞士盖瑞特等巨头的首秀,则显示出国际零部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加深 —— 毕竟这里承载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300 万辆)。
这种双向流动在供需对接活动中尤为明显:中国车企借展会输出三电技术,海外展团则带来区域市场准入经验。正如天津展团展示的智能网联 “大脑”,既服务本土车企,也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提供适配方案。
写在最后:
AMS的演变历程,恰是汽车产业创新模式转型的真实写照。当技术变革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行业迫切需要更加开放的协作生态。展会同期举办的90余场论坛、整零对接活动,以及人才计划与科技成果转化区,正是为了打通创新链条、加速价值循环。
未来的产业竞争,将是生态体系之间的全面较量。谁能够更快整合技术、资本与市场资源,谁就能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赛道上赢得先机。而AMS正在为这场竞赛提供实时更新的产业图谱和高效率的协作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