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兵
2025年11月9日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联合举办的第15届全运会盛大开幕。开幕式文体表演以“圆梦未来”为主题,以《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个篇章,诉说着岭南文化的千年沉淀,也向世人展示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壮阔历程和引领未来的壮志雄心。
早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几年间,面对世界产业格局和政治经济秩序体系的深度调整,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布局却脚步不停。通过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内地与港澳合作不断加深,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让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如今,随着“十四五”规划即将完美收官,“十五五”规划蓝图逐步铺开,粤港澳大湾区沉淀、集聚的新产业要素和发展能量正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本届全运会,粤港澳大湾区可谓“全家上阵”,34个大项、419个小项的竞技体育赛事,以及23个大项、166个小项的群众赛事活动,全部由广州、香港、澳门及深圳、珠海等19座城市共同参与承办,创下全运会办赛城市数量的新纪录。在项目落地方面,此次全运会以“广东为主、港澳优先”为原则,充分尊重首次参与的港澳意愿,开创了全运会跨境举办的新模式,也标志着“一国两制”创造性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区域融合的持续推进,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渐丰富多彩的生动体现。
本届全运会的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同步举行,同样开创了全运会历史的先河。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始终依托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引擎作用,形成协同发展的“四核发动机”。这4座城市在制度、产业与功能定位上各具优势、互为支撑,共同承担着引领区域发展的战略使命。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持续优化并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四大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地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释放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以机制创新打破既有制度藩篱,实现密切合作、协同办赛,是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撑起全运会舞台的前提,也是多年来制度完善、科技赋能成果的集中呈现。例如,在穿越港珠澳大桥的自行车公路赛中,选手在无线射频以及人脸识别、北斗定位等技术辅助下,全程“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通关”,正是“两个创新”在具体场景中的成功实践。运动员手环、车载磁片……一系列新型通关方式,让粤港澳三地正实现更深度的连接融合与更频繁的区域联动。这种融合不仅推动物理层面的互通,更在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形态。在此过程中,既有制度障碍被逐步清除,新的发展规则与社会治理经验逐步沉淀,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战略落到实处,对接长远发展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仅着眼于区域自身发展,更致力于为更广阔领域的治理探索提供示范。它既为香港、澳门特区的治理与“一国两制”实践的创造性发展注入动力,也为区域治理、全球合作乃至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演进,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田与未来样本。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全运会精彩盛大的开幕式将粤港澳大湾区千年底蕴娓娓道来,也展示出这个古老而现代的超大型文明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这一夜星光灿烂,粤港澳三地携手奔赴山海;这一夜惊艳世界,大湾区的成就照亮共同的美好梦想与未来。(作者是南开大学法学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