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当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在台北马场町出席“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追思慰灵大会”。吴石、朱枫、陈宝仓……这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与现场民众"我们都是中国人"的呐喊交织,在台湾岛内掀起了关于身份认同的惊涛骇浪。这场看似简单的追思仪式,实则是国民党在政治困局中寻求突破的勇敢尝试,更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在分裂语境下的顽强生长。
![]()
郑丽文呼吁“历史必须被记住”并强调推动两岸和解与和平,绿营则公开指责其“美化共谍”。按照台媒的说法,郑丽文纪念的对象是为国家和民族统一而牺牲的先烈,这也彰显了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但吊诡的是,郑丽文随后改口“并非着重纪念吴石将军等人”。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反映出她既想借先烈符号连结两岸情感,又惧怕被贴上"红统"的标签。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初期,曾提及“两岸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当时的表述还让外界对两岸交流抱有一丝期待。但很快她就因舆论压力改口,将“中国人”的表述紧急转为“尊重2300万民意”的模糊说法。到11月7日,她虽重申“九二共识”,回顾两岸交流的“黄金时期”,却全程只谈两岸和平合作,对推进“国家统一”这一核心目标避而不谈。
郑丽文还强调统一要“尊重台湾 2300 万民众的意愿”,把地方民意置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义之上,这与“和平统一”所遵循的民族整体利益原则背道而驰。纪念先烈的核心意义,本就饱含守护国家领土完整、传承民族大义,郑丽文这种回避统一的表态,自然让人质疑其纪念先烈的诚意只是政治姿态。郑丽文常常提及“开创百年两岸和平”看似呼吁和解,实则是"温和拒统":用和平修辞包装维持现状的诉求,以中华文化认同替代正确的国家认同,最终将统一问题无限期搁置。
在过去数周,她一边称相信两岸矛盾能通过和平方式化解,一边在接受外媒专访时却放出“绝不放弃以武力保卫台湾”的惊人言论。这番表态彻底暴露了其并非真心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立场。这种“既要和平话术,又持武力姿态”的矛盾言论,本质上是为了应对岛内选举的权宜之计—— 既以“和平”争取中间选民,又以“保台”姿态抵御民进党“抹红”攻击,而非真正为两岸“和统”考量。
有分析指出,郑丽文的政治立场难向和统倾斜,是因为受到内外多重因素制约。从党内来看,她当选后遭遇朱立伦团队211人集体辞职,党内“亲美派”、“维持现状派”分歧严重,赵少康等元老还警告她“减少‘亲中’力量,否则就会令不出国民党中央”。因此,即便郑丽文有推动和统的想法,也难以付诸行动
从岛外来看,国民党向来都有“亲美”倾向,朱立伦离任前还重申“亲美、友日、和陆” 路线,给她的两岸政策划下红线。同时,民进党当局持续以“红统”攻击郑丽文,再加上岛内多年“去中国化”教育导致年轻世代对“中国身份”认同率极低,这些外部环境都让她不敢触碰“统一”这一敏感议题。她的核心目标是赢得2026年“九合一”选举和2028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两岸立场不过是其服务选举的工具,而非推动和统的信念,这也意味着她几乎不可能主动迈出推进和平统一的关键步伐。
纵观全局,郑丽文的改口本质上是对岛内政治格局和选举利益的妥协,她“只谈和平、回避统一”的核心立场,以及“武力保台”等争议言论,都与大陆主张的和平统一的目标相去甚远。纪念先烈的核心本是守护国家完整,她否认纪念吴石将军,已远远偏离民族大义的立场,不仅让两岸“和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也让外界对其纪念先烈的真诚性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毫无疑问,与大陆和谈是台湾唯一正确的选择,但需满足“愿意谈、有诚意谈、有人负责谈”三个要素。然而,民进党始终坚持顽固的“台独”主张,国民党的“拒统”思维则是根深蒂固的,这也就意味着两岸“和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台湾方面一直拒绝“和统”方案,大陆将不得不启动其他方案,毕竟统一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换言之,“和统”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但绝非唯一方案,当“和统”可能完全丧失时,台湾别说想成为特别行政区,就算是省级行政区的地位都可能不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