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始终牢牢把握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聚焦国家战略,服务省市经济发展战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面对贵州航空产业城、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安顺“南方第一肉牛大市”等区域发展需求,聚焦产业建中心、面向服务建平台、重点布局建团队,深化政校企行合作,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产出一批科研成果,构建学校科研工作新生态。
聚焦产教融合,构建一体化科研服务体系
![]()
学生在生态畜牧协同创新中心作检验。
“十四五”期间,学校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构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的一体化科研服务体系。学校年度研发经费总额呈稳步增长态势,累计投入约600万元,建成黔中苗药研究中心等产教融合研创中心1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协同创新中心6个,建成安顺市乡村振兴技术服务中心、市级肉牛养殖重点实验室等“1233”系列省市级技术技能服务中心9个,建成省级黔匠工坊等“9+N”研发团队19个,注入本地经济发展新活力,累计服务企业超100家。
强化项目引领,提升学术成果产出效能
![]()
学校定期到关岭自治县指导关岭牛产业发展。
科研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学校累计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4项、地厅级项目30项、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5项。科研团队成果丰硕,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近21篇、EI/SCI收录论文7篇,出版专著19部、教材190部、工具书1部,参编著作7部,其中多部教材结合区域产业特色编写,实现“教学—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在知识产权与标准制定领域,累计申请专利111项,获授权专利96项(含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外观专利2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8项,主导制定行业标准1个、企业标准15项,有效填补地方产业标准空白,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创新科普模式,打造多维素质提升平台
![]()
第四届“中国飞天梦—科普贵州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开展。
深耕科普沃土,打造特色品牌,持续举办“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普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百万工作网络学习工程”等专项科普活动,圆满完成科普统计调查工作,形成常态化科普工作格局。成功获批贵州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安顺市科普教育基地、安顺市社科普及基地,获批贵州省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立项贵州省社科联“屯堡文化”实践教学普及内容研发团队。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科普竞赛,获省级科普讲解大赛奖项3项,创新方法大赛奖项2项,贵州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第四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贵州省初赛暨首届社科普及讲解技能竞赛十佳讲解员、第四届全国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优秀奖。拓展线上线下科普阵地,开放学校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室,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展职业体验与科普教育。
深化理论传播,优化学术交流平台
![]()
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专家进校作科学报告讲座。
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理论研究,及时调整学报栏目,开设“政治·经济·理论”专栏,刊载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交流》出刊20期,刊载学术论文300余篇,为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提供政策资讯、典型经验和参考消息,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交流教学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实现过程管理与办刊质量相统一。召开贵州省科协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开展贵州省社科联新时代黔灵百姓讲坛安顺分讲坛活动、贵州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贵州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宣讲活动,与安顺市社科联联合开展安顺市社科界学术年会征文等活动,深化学术交流合作,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未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围绕服务经济发展战略,科教融汇,面向区域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文/图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